STEM课程中科学探究环节表现性评价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EM课程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科学探究是STEM课程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研究探索STEM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环节如何设计并实施表现性评价,从而落实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当前STEM课程评价面临的困境及其与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STEM课程中科学探究环节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制定、任务设计、评分规则的拟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构建评价框架的基本过程。然后,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将以上评价框架运用于一线STEM课堂科学探究环节评价之中,观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发生的变化与反馈。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表现性评价为STEM课程的科学探究环节指明了方向;2.表现性评价对教师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3.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探究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本研究提出如下三点建议:1.表现性评价应该引导学生发展的自我意识;2.应该加强对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3.日常教学中应该强调情境的作用。
其他文献
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东西,数学抽象素养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首,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形式运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数学抽象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了解当前初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培养建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初期基于现有文献对初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内涵、表现、水平进行论述,基于“表现”和“水平”两个维度建立初中生数学抽
学位
关注初中阶段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是新时代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重视对直观想象的渗透,但是有关直观想象的研究多是针对高中提出来的,在初中阶段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低。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初中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高中直观想象素养中的内容,对初中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根据心理加
学位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拉开了新一轮新高考综合改革,浙江、上海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地区。经过3年试点发现新高考自由选科背景下传统理科科目遭遇弱化的尴尬,浙、沪两地的化学选考率连年下降。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多层次剖析了“化学遇冷”问题,企图找出学生弃选化学的原因及提供对策。第1章绪论交代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设计。第
学位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通过自身的认识、理解、反思与运用,影响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所有知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知识的理解大多基于心理学与哲学的角度,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的立场。为此,立足于课堂教学对教师个人知识进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探究英语新教师个人知识的生成,能够帮助英语新教师挖掘个人的价值,同时也能挖掘出英语新教师个人知识的丰富教学意蕴,为其教育教学活动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学位
合作学习作为STEM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成效受到多种因素的规约与影响,如合作任务类型、分组方式、组长领导力等。合作学习分组方式作为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一环,深刻影响着合作学习成效的生成。本文主要探索了STEM课堂教学的不同分组方式及其合作学习成效,以期为当前STEM课堂合作学习实践提供分组策略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合作学习及其分组、STEM合作学习的相关文献,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团队管理相关
学位
对真实事物进行可视化表征是科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助于知识的表达、传播、交流和创造。21世纪以来,可视化表征开始被普遍用于教学领域,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青睐和肯定。在教学中运用可视化表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持,但由于国内推行可视化表征教学仅有十来年的时间,可视化表征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不丰富,且出现了“重表征工具,轻认知过程”的问题,其中有关个体可视化表征能力水
学位
为了与新时代相匹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启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实行选考模式,浙江省作为改革试点省份,从2014年开始实行“7选3”选考模式,即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学生要根据本人兴趣特长,结合拟报考高校及专业要求自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
学位
计算思维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计算机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科技驱动的社会,计算思维已经是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水平,因此世界各国在计算思维教育方面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国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也将计算思维列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国内关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课程研究非常少,尤其是高中阶段,迫切需要更新面向计算思维培
学位
身处于多模态社会,意义的建构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英语教材研究仍仅对语篇的单模态进行分析,侧重于研究某种符号系统的特点与作用,并未对在意义建构中的多种符号系统展开探究。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英语教
学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化学课程教育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核心要素,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实现化学课程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香港高中化学科校本评核,建立化学实验能力评价体系,以人教版《化学1》(2003课标本)“铁盐和亚铁盐”为例,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发展现状做出评价反馈。通过文献梳理,总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