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各种挑战,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但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对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胡锦涛的治国理念与实践富于新意,特别是他提倡并不断发展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是其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完善和升华。本论文深入分析了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该部分从和谐思想的提出、理论渊源以及形成的现实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理论源头上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胡锦涛和谐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原则。该部分着重介绍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六个基本特征和五个重要原则,是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主要内容的剖析。第四部分: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从巩固党的坚强领导、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树立全民族对和谐社会的认同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部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和重要意义,特点包括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发展性;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部分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和意义予以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