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沂沭断裂带是我国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在山东境内的区段,历史上发生过5次5级以上地震。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估计备受地质与地震学家关注。地壳形变监测是估计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是极具潜力的对地观测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技术(D-InSAR)作为InSAR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有的基于面观测的高空间分辨率优势,拟补了现有的基于点观测的低空间分辨率地表形变大地测量技术。在D-InSAR的基础上发展期起来的两种InSAR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和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是针对D-InSAR技术中时间、空间去相关和大气效应等限制因素,适用于长期缓慢的断裂带地表形变监测。论文以沂沭断裂带为研究区,以Envisat-ASAR为数据源,通过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InSAR的沂沭断裂带形变监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分析InSAR、D-InSAR技术的局限性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用InSAR时序分析方法(PS-InSAR和SBAS-InSAR),详细分析了两种方法在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关键技术。2.以沂沭断裂带为研究区,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覆盖研究区的18景Envisat-ASAR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经过成像、差分干涉、时序分析等过程最终提取了研究区的地表形变信息。3.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结合两种InSAR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的地表形变信息,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整体形变分析和点位形变分析。通过分析,获取了研究区的地表形变趋势与特征,并验证了两种方法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和监测结果一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