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和潜在的改进措施,为提高ECMO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ECMO支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的病例按照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撤机后临床症状改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或治疗效果未达到期待值、家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和潜在的改进措施,为提高ECMO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ECMO支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的病例按照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撤机后临床症状改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或治疗效果未达到期待值、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ECMO支持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的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1.43±16.45)岁。18例成功撤机(64.29%),14例存活出院(50.00%)。存活组(n=14)和死亡组(n=14)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既往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在ECMO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较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低(P均<0.05);ECMO支持24h后,死亡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改善和乳酸值的下降程度相对较少。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死亡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脑卒中和左心超载等)更多、更重、更难纠正,但由于例数太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中,只有1例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2例为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V-ECMO),11例为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提示VA-ECMO的管理更难、并发症更多、死亡率更高。结论:ECMO支持可以挽救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生命,但仍有较高死亡率。与VV-ECMO比较,VA-ECMO的管理更难、并发症更多、死亡率更高。长时间的低血压和高乳酸、以及ECMO支持后乳酸下降不明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征,预防和控制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背景:角膜创伤反应可导致角膜基质纤维化而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及持续存在是角膜基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上皮基底膜(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EBM)主要通过限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角膜基质纤维化相关
背景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是一类塑化剂,常用于玩具、食品包装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在一定的条件下,PAEs会从材料中逸出,迁移到水体、积尘、空气中,人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空气吸入以及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PAEs。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流行病学研究和毒理实验均证实PAEs影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进而改变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NT-proBNP、GDF15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82名(男58例,女24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根据体重指数(BMI)诊断标准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 kg/m~2≤BMI<24 kg/m~2,28例,男16例,女12例)、超重组(BMI 24 kg/m~2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镇痛效果,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提供一种优良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法。方法:这项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40名成年患者。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之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L组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后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全身麻醉药物、镇痛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该类手术前行神经阻滞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术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组(Z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供皮区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时(Ta)、取头皮开始(Tb)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应用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中,对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B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给予纳美芬0.25μg/k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和阿托品0.01mg/kg,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以5mg/s的速度),至睫毛反射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两组
目的:组织纤维化是多种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重要环节,引起器官功能受损、衰竭,严重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而且治疗难度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了多种途径参与到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信号转导通路、血管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前列腺素内氧化还原酶2(COX-2)、弥漫性细胞外基质及氧化应激介导途径等。其中TGF-β信号转导通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明确ART是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产生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SACC-83系腺样囊性癌细胞进行不同浓度的ART药物处理,以检测该药物对SACC系腺样囊性癌细胞是否有相关抑制作用。1.药物浓度筛选实验,采用8个不同浓度梯
目的: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的活性成分)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水杨酸钠诱导的耳鸣模型一直用于鉴定耳鸣的生物学机制。据报道,由水杨酸钠引起的耳鸣与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有关。程序性坏死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受调控的细胞坏死方式,研究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途径参与噪音诱导的外毛细胞损伤和哇巴因诱导的螺旋神经节损伤。此外,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
目的:通过白蛋白商(Albumin quotient,qalb)所表示的BBB通透性来观察以及评价BBB通透性改变与初诊NMOSD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6名初诊为NMOSD并且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检查资料,以及治疗前后的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xpanded disabi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