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特征相关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脉诊是指通过切脉,获取脉象,推断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的中医诊断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健康状态下的脉象(即平脉)可受人体内外因素(四季气候、地理环境、性别、年龄、情志、劳逸等)的影响而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生理性的变化。如一时性的大怒,可影响肝气的疏泄而现脉急等,当情志恢复平静后,脉象也恢复正常。了解并熟悉这种变化,通过中医学“以常达变”的原理,对于切脉诊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传统切脉方法主要依赖手的触觉,制约了脉诊的临床运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在当今脉诊客观化研究中,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如现代生物学、解剖学、数学,结合现代技术,如仿生学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使脉象能以物理参数客观呈现。由现代研究的成果看,总体上,此类研究的指导思路基本正确,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具体而言,病理上,脉诊客观化研究多探讨的是脉象和疾病或证候之间的关联。生理上,主要探究的是性别、季节、年龄、体质等因素对脉象的影响,鲜有探究生理性情志对脉象的影响。情志“怒”是与人体身心健康较为为密切的情绪,因此本研究选取愤怒情绪为切入点。首先,进行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特征的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其次,鉴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研究的实验方法,使用能客观检测人体脉象的脉诊仪,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为情志“怒”导致脉象变化特征的理论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从而促进和丰富脉学的发展。目的1、理论研究:分析情志“怒”的生成机制和致病规律,以及脉象的生成基础,同时梳理古今医家对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相关性规律的认识,从理论上探究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相关性的规律,并且,通过比较中医情志学和现代心理学对“怒”的认识,以进一步深化对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相关性的理论认识。2、实验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情志“怒”与脉象相关性的实验研究,探究健康人群在生理性愤怒状态下,脉图参数的变化特点,从情志的角度,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1)以中医学中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分析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特征相关性(2)结合文献学,诠释学,医案学等研究方法,整理和剖析相关脉学著作和医案中的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特征间的规律。2、实验研究:在我校大一新生中,使用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结合新生入学时的体检报告,筛选30名身心健康的被试者。使用能够诱发愤怒情绪的电影片段,诱发被试者即刻的愤怒情绪。将实验的监测点分为3个,分别是观看视频前静息10min(T1)、观看愤怒情绪诱发视频结束即刻(T2)、观看视频后10min(T3)。分别在以上三个时间点让被试者填写情绪自评量表,以评价情绪的变化。同时,使用脉诊仪检测被试者在以上三时点的脉图参数变化。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如下:(1)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的相关性主要包括:当“怒”作为致病因素时,可导致脉象发生特征性变化。因此,可由“怒”引发的病理变化推测脉象的变化特征,也可由脉象的变化特征推测疾病的病因为情志“怒”的刺激。当“怒”作为症状时,常和“脉弦”的特征共同作为症状,出现在“肝病”中,如肝气有余或肝实热。(2)气血既是情志“怒”的生成和变化基础,也是脉象形成和变化的基础。因此,气血是连接情志“怒”刺激和脉象变化的中枢环节。而古人在描述“怒”引起的脉象变化特征时,也偏于描述气血在脉管中的激荡状态。(3)最早“脉弦”特征为肝脏所应的生理性脉象,后逐渐变为“怒”伤肝导致的病理性脉象特征。并且,由于情志“怒”既可作为单一因素,也可作为复合因素致病,还可作为体质因素致病,因此,“怒”导致的脉象变化特征不是单一的,常以“弦”兼具不同的特点,如“弦滑”、“弦数”、“弦细”等特征。2、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实验中,30被试者在被成功诱发愤怒情绪后,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愤怒、悲伤、恐惧分值均为1.00±0.00,平静分值为6.66±0.67,愉悦分值为2.59±0.50,表明被试者处在比较平静,略微喜悦,不具有愤怒、悲伤与恐惧情绪的状态中。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被试者的愤怒、悲伤与恐惧的分值分别为5.56±0.78、2.55±1.53和1.17±0.47,与T1时间点相应结果的分值相比显著性升高(P<0.001、0.001和0.05),其中被试者被诱发的愤怒情绪分值升高最为明显;平静与愉悦分值分别为2.28±0.46和1.00±0.00,与T1时间相应结果的分值相比显著性降低(P<0.001)。脉象参数值变化为: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弦紧度值为75.83±3.19,在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显著性升高至93.83±10.86(P<0.001)。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力度值为1416.59±115.32,在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显著性升高至1919.97±135.62(P<0.001)。可见,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流利度值为47.38±19.49,在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显著性升高至57.14±19.13(P<0.001)。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脉率值为69.05±3.89,在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显著性升高至76.69±3.92(P<0.001)。在T1时间点,被试者的脉律值为0.0492±0.0033,在观看愤怒情绪视频的T2时间点时升高至0.0505±0.0034,与T2时间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3时间点,被试者的弦紧度值、力度值、滑力度值、脉率值和脉律值均恢复至T1时间点的水平,与T1时间点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正文中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整体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通过脉图变化的客观参数,验证了中医学的情志脉象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情志刺激可导致人体脉象发生相应变化,而当情绪恢复后,人体脉象也随之恢复正常。第二,情志“怒”和脉象变化特征具有关联性,符合理论研究中的脉象变“弦”、“紧”、“滑”、脉率变快、力度变强的特点。(2)在临床诊病中,要求医者要在人体气血未扰的状态下诊脉。而本研究证明,生理性的一过性情志确实会影响脉象发生变化。因此在临床诊脉中,一定要避免生理性干扰因素,以免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同时,通过中医学“以常达变”的原理,为今后脉诊在情志疾病中的诊断研究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为调查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78名高职模具专业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
目的评价氯己定凝胶(CHX)、氢氧化钙糊剂(CH)和氢氧化钙联合氯己定(CHX+CH)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根尖周炎患牙60颗,采用常规机械预备冲洗,
本文综述了二萜生物碱的质谱研究,并按其骨架类型归纳总结质谱裂解规律.
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
目的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探讨改良建议。方法选择永川辖区7个街道、16个镇医院超声科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
作为特色小镇的起源地,浙江近期又有了新动作。$$近日,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针对
报纸
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危机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心理危机来源主要有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家庭等方面,心理危机应对方式还需正确引导;高职院校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是教育的完美表现,也是打造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问号”的理念,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