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1和Pt-O-P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可还原性载体上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在非还原性载体上则较差。本研究选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La-Al2O3为载体,发现单原子分散的Pt1(II)-Ox-物种是催化CO和C3H6反应的真正活性位,Pt大颗粒是惰性的。同时发现,La并不能阻止水热老化过程中活性Pt单原子的烧结。因此引入Ba-Ox-物种来稳定Pt1/La-Al2O3,稳定后的Pt-Ba/La-Al2O3在经历650°C水热老化后仍能以单原子形式存在。同时发现,无论Pt/La-Al2O3催化剂上是否引入了Ba,无论是否存在烧结的Pt颗粒,单原子Pt都是活性位,且其活性保持不变。随着人们对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单原子的活性也从最初的极力褒扬到现在的开始质疑。本研究首先通过沉淀法制备了一组氧化还原性能不同的Ce O2,再采用强静电吸附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Pt1/Ce O2,在Ce O2载体上以这些Pt单原子为“种子”,经过温和的活化后,重新组装成了~1 nm的交叉的Pt-O-Pt物种,命名为Pt-O-Pt/Ce O2,发现从80°C-150°C,单位Pt原子上的CO氧化活性比Pt1/Ce O2提高了100-1000倍。在没有继续进行其他实验表征来限定Pt-O-Pt/Ce O2上~1 nm Pt物种的结构的情况下,本研究通过模拟计算预测到Pt1/Ce O2和Pt-O-Pt/Ce O2上稳定的模型结构分别为取代了Ce的Pt单原子和Pt8O14。实验方面的结构表征及CO吸附数据与模型预测完全一致。通过DFT结合微观反应动力学模拟在Pt1/Ce O2和Pt8O14/Ce O2上探究CO氧化反应路径,发现Pt1/Ce O2是基于Pt-Ce O2界面的反应,Ce O2参与反应,速控步骤为O2的解离。在Pt8O14/Ce O2上,界面催化并不是最优的反应路径,没有Ce O2可还原氧参与的交叉的Pt-O-Pt结构才是最优的活性位点,且活化能与实验结果一致,速控步骤为O原子的迁移。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Ce O2的可还原氧确实对Pt-O-Pt/Ce O2上的低温CO氧化反应没有贡献,这与模拟计算的结果一致。综合以上Pt/Ce O2部分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Pt1/Ce O2和Pt-O-Pt/Ce O2上反应的关键区别在于O2的活化路径中,有无Pt-Ce O2载体相互作用,这取决于实验设计的Pt原子是孤立的单原子,还是交叉的Pt-O-Pt物种。
其他文献
由于DC/DC变换器具有拓扑结构简单、易实现、效率高等优势,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电子设备而言,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
协调异源生产与胞内相关代谢是构建高效人工细胞合成体系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解脂耶氏酵母中构建高产脂肪醇与三萜合成体系为目标,旨在突破关键瓶颈:如何在主干代谢优化的基础
通过厌氧发酵及热解气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气体燃料备受瞩目。厌氧发酵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沼渣、沼液的合理处置。常规沼渣、沼液的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风险大、消纳力有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连接用户的最后一环,对电力用户的可靠用电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评估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寻找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可靠性提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新型飞行器的研究正成为一股热潮。其中,高超声速飞行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和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广
全过程低能耗设计是提高校园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方法,符合节约型校园客观需求,是未来校园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我国高校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的今天,校园建筑群也暴露出能耗高、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无损伤的可视化成像技术,通过向被测物场的边界施加电激励,测量其电学响应特性,然后利用重建算法反演被测场域内
模分复用系统相比于单模系统有潜力实现量级上的容量提升,但目前其落地商用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降低计算复杂度,实现真正的实时系统。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深入研究少模光纤链
柴油发动机因其动力大、燃油效率高和故障率低等优点,在重型机动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但其排放的碳烟颗粒物也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柴油车颗粒捕集器(DPF)
有机共晶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功能材料设计策略。共晶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分子通过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相互识别和共组装形成的、有固定化学计量比和有序堆积结构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