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流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而住房是家庭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城镇住房保障水平是劳动力流动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019年5月9日,全国公租房工作座谈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口流入量多、公租房需求大的大中城市,要切实增加公租房供给。在此背景下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果如何值得探讨。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数据与图表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现状。进一步将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对劳动力流动以及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随后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及其他城市特征变量数据,建立条件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引入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的二次项,发现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对劳动力流动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在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差异时发现,二类城市的U型拐点要高于一类城市。在分析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对于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时,发现低受教育水平劳动力及农村劳动力的U型拐点更高,即他们对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的要求更高。同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许多城市的住房保障水平都没有达到作用拐点,位于U型曲线的左侧,即目前多数城市的住房保障水平会对劳动力的流动决策产生阻力,这些城市仍需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应对外来劳动力的住房困境。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针对目前大多数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不足以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问题,政府应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放宽户籍限制,将更多的外来劳动力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其次,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差异,一类城市目前主要需做好对外来劳动力的住房租赁保障,二类城市可以将租赁型保障与购置型保障相结合以吸引劳动力,三类城市地方政府应将住房保障与去库存的政策紧密结合。最后,针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差异,也应该对不同的劳动力人群采取差异化的住房保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