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监管格局下市场监管机构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易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在组建“大监管”部门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理顺、优化监管工作流程从而避免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的问题,实现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走出“有改革无变革”“有变化无发展”的改革窘境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借助于流程再造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诊断和剖析、理清改革困境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监管改革的经验,就市场监管组织如何由统传统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的历史过程作为出发点,探索了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的历史嬗变过程,理清其改革内在逻辑,为后文市场监管流程困境分析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解读了市场监管机构改革背后不同层次的目标所在,并探索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困境及原因。在深入分析市场监管机构和流程后,对市场监管流程再造设计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概括,并提出以流程型监管组织作为机构改革的导向,通过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市场监管组织重构,以期为市场监管组织改革提供路径设计建议。本文通过历史角度回顾了监管机构全面监管——独立监管——统筹监管改革嬗变过程,并理清与之相对应的内在逻辑。在对监管机构流程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历史和现实理清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从幅度、广度和深度三个维度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在已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市场监管流程探索实践,本文总结国内外监管再造的典型案例,对国内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分析。基于流程诊断的结果和探索经验,借助于流程再造技术和方法对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其核心部分包括要贯彻以公众导向、创新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设计原则,同时结合转变机构职能、优化监管职权和重配部门资源的主要内容,并且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流程再造的始终。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流程型组织,但是流程型组织的改造应该在已有职能部门的基础上进行。本文主要从意识再造、结构重塑和流程优化的三个角度提出市场监管机构建立流程型组织的再造途径,从而得以优化监管流程、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总体上,本文结合流程再造理论对市场监管改革路径进行探索,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丰富学术界对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的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原则做了修订,更加强调属地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属地管理”以管理范围为主要划分标准,要求事发地政府在问题发生时,就要首先承担起管理职责并督促问题的后续解决。在“条块关系”的演变、单位制的解体、中心工作的制度消解、源头治理的客观需要、越级上访的现实压力等多重逻辑的影响下,我国信访制度从“归口管理”逐步调整为“属地管理”原则。信访属地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纵向政府间财政关系经历不同阶段的调整,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仍未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治理。纵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实施有损地方政府积极性,存在转移支付资金上升、而地方政府自身财力逐渐下降的现象。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差异较大,导致财政和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激烈的政府性竞争致使政府行为异化与偏离,滋生寻租、腐败等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率和政府形象的恶性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学位
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产业。作为构成一国经济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越来越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令人困扰的新问题——旅游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不断扩张的旅游消费成为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旅游空气污染日益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传统惯性思维认为,旅游业是一种
学位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国高铁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铁路网络化结构基本成型。当前,高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发展潜力大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得益于快速流动连接的面对面交易,而高铁能够缩短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范围和加快要素整合,提高了高端服务业面对面交易的机会,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在高铁网络辐射范围内集聚或外溢,从而带来高端
学位
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之举,“放管服”改革旨在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边界,增强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无论在激发市场活力还是提升治理能力亦或是回应群众期待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放管服”改革时的主动创新,但也暴露出少数部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在实践中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与改革初衷格格不入。为什么在中
学位
腐败是全球政治生态的主要破坏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地方。腐败作为撼动社会基础的核心力量,极易产生社会问题和导致社会动荡。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党中央通过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精确研判,将腐败列为党的建设中最具有威胁性的问题之一,同时将其与国家政治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近百年的反腐败实践,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逐渐形成。党中央依据新时期形势提出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是中国特色
学位
当前我国各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期、攻坚期,改革难度越来越大,急需广大干部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但一些干部产生了一味求稳的心态,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为了让广大干部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国务院于2016、2017、2018及2019年连续四年将“容错”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区分开”
学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按照要求,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方向。经济发达镇作为乡镇在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的“领头雁”,深化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摸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
学位
作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方式,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改革要求的具体落实。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通过拓展经济发达镇政府的法定行动空间、充实各项治理资源,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达镇政府的治理能力,促进当地发展,为今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
学位
政策扩散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过程理论,自创立以来就广泛受到学者的关注与检验。在联邦制国家中,由于各州可以较为自主的决定是否采纳某项政策,因此有很多政策扩散的例子。但是在单一制国家中,政策“试点”或“一刀切”的展开使得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是否采纳某项政策的权力较小。因此在中国对政策扩散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地方官员的异地调任却为研究“政策扩散”提供了条件。此外,地方官员作为地方政治的代理人,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