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一体化下地方纪检监察机制创新样态研究——基于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制创新的实践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是全球政治生态的主要破坏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地方。腐败作为撼动社会基础的核心力量,极易产生社会问题和导致社会动荡。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党中央通过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精确研判,将腐败列为党的建设中最具有威胁性的问题之一,同时将其与国家政治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近百年的反腐败实践,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逐渐形成。党中央依据新时期形势提出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反腐败理论为我国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基本方针,同时为世界反腐斗争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充分展现了反腐败斗争中党对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等反腐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彰显了反腐败斗争方略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对于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梳理反腐和纪检监察相关文献后发现,纪检监察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具体部门,研究内容固化且并未与反腐理论相结合,因而本文将反腐一体化与纪检监察机制创新相结合,对其创新样态展开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以反腐一体化为背景,整体性治理为理论基础,对反腐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以浙江省纪检监察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对纪检监察机制创新的样态与优化路径进行研究。以反腐一体化的提出为分界点,对纪检监察机制的变化过程分阶段研究后发现,纪检监察在监察方式、力量和机制三方面,由纪检监察方式粗放化、纪检监察职能分散化、纪检监察机制碎片化逐步走向精准化、集中化、体系化。而在反腐“三不机制”一体推进的形势下,纪检监察在此之上将向精细化、综合化和一体化发展,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制持续发展的目标。浙江省在实践中对纪检监察的惩处机制、监督机制和廉政教育机制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展了诸如“一案五必须”“四种形态分类施治”“两书一单一函”“三单政治监督”“三交底廉政谈话”“五廉并举”等实践活动。这些机制的创新实践深化了该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了反腐“三不机制”一体化。浙江省纪检监察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出现了工作机制不完善、部分机制创新力度小和机制效用发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惩戒机制系统性差、防范机制联动性较差以及廉政教育形式化三方面。因此,推动纪检监察机制进一步创新,需要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态势下优化创新路径,加强“三不机制”之间的衔接贯通,整合优化惩戒机制,促进防范机制协调联动及自律机制责任内化,从而解决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制创新中出现的问题,为地方纪检监察“三不机制”协同建设提供示范。
其他文献
流域水污染是指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超出流域的自然纳污容量,造成流域内大规模的水资源功能丧失,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流域水资源污染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流动性、外部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排他性等特征加大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难度,决定了需要实施跨界协同治理。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全长为1252km,面积为27万km2,容纳了近1.75亿的总人口。淮
学位
自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宏观经济角度下,个体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微观层面,一方面,作为重要资产种类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的,我国的居民就业率在下滑,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增加了。由于房价大幅上升将带来劳动者财富的急剧增加,财富累积所带来的正向收入效应将加速闲暇对劳
学位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连续七年新增减贫人口超千万人次,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部实现,这标志着以基本生存为核心的绝对贫困彻底消除。然而实现全面小康,绝不仅在于追求一时脱贫摘帽,而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脱贫户生计能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
学位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1995年为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2013),而后有所回升,2017年升至49%(马国旺,李焙尧,2020)。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共环境改善为主导,驱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程度较低的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偏低的劳动报酬份额,说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不足。从企业层面出发,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
学位
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实现途径。我国众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具有实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政策的良好基础。2016年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学位
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原则做了修订,更加强调属地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属地管理”以管理范围为主要划分标准,要求事发地政府在问题发生时,就要首先承担起管理职责并督促问题的后续解决。在“条块关系”的演变、单位制的解体、中心工作的制度消解、源头治理的客观需要、越级上访的现实压力等多重逻辑的影响下,我国信访制度从“归口管理”逐步调整为“属地管理”原则。信访属地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纵向政府间财政关系经历不同阶段的调整,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仍未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治理。纵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实施有损地方政府积极性,存在转移支付资金上升、而地方政府自身财力逐渐下降的现象。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差异较大,导致财政和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激烈的政府性竞争致使政府行为异化与偏离,滋生寻租、腐败等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率和政府形象的恶性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学位
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产业。作为构成一国经济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越来越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令人困扰的新问题——旅游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不断扩张的旅游消费成为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旅游空气污染日益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传统惯性思维认为,旅游业是一种
学位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国高铁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铁路网络化结构基本成型。当前,高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发展潜力大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得益于快速流动连接的面对面交易,而高铁能够缩短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范围和加快要素整合,提高了高端服务业面对面交易的机会,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在高铁网络辐射范围内集聚或外溢,从而带来高端
学位
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之举,“放管服”改革旨在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边界,增强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无论在激发市场活力还是提升治理能力亦或是回应群众期待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放管服”改革时的主动创新,但也暴露出少数部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在实践中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与改革初衷格格不入。为什么在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