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物理学习,不单单是公式定理的简单掌握,而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培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学习。“演示”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事物和工具将研究内容的内在本质属性或过程规律展示出来让人认识和理解。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是通过验证、探究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想要传达的某一物理知识或者规律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在中学物理教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物理学习,不单单是公式定理的简单掌握,而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培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学习。“演示”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事物和工具将研究内容的内在本质属性或过程规律展示出来让人认识和理解。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是通过验证、探究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想要传达的某一物理知识或者规律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占比是很大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有涉及到演示实验教学的环节,但往往也是以图片、动画或视频展示代替真实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现状。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曲阜市某中学的实验资源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调查,重点关注了物理演示实验的相关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梳理。本着对实验资源充分利用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开发利用实验资源时需要遵循的目的性、开放性、实用性、系统性原则;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提出了对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促进作用的创造技法;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对物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应用创造技法进行改进和开发,设计关于胡克定律和库仑定律演示实验教具的具体教学案例。中学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当下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设施条件等有选择性的对物理实验资源进行有效性的开发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于21世纪初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吸收了诸多教育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呈现出全新的姿态与价值追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育方面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复述法是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并使语言材料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复述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词汇积累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论证首先具有对话性,在课堂中师生都通过语言来表达观点或阐述理由,所以课堂论证话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虽然研究者展开了有关课堂论证话语的初步研究,但目前对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论证效果和影响知之甚少。因此,为探究教师对课堂论证的话语塑造如何影响学生论证质量,进而对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课堂论证提供建议,本研究选取名师赛中“自
随着时代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出现今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较差的部分原因。对教师而言,一线物理教师并不缺乏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也对探究性实验抱有热情,
科学本质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的构成部分。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重要载体,与学生科学本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本质的呈现情况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的培养。首先,梳理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其次,采用Abd-El-Khalick(2008)提出的科学本质分析框架与评分标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并对两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言语与学生言语产生一种高效的双向流动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物理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根据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行为互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客观、可行、具体的师生互动建议,旨在促进教师与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关键要素,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体现新版课程标准要求的载体。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原有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修订,于2019年出版了新版高中物理教材。因此,将新版课程标准与新版物理教材相结合进行分析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任务,分析科学思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的主体构成部分,为不同时期的学者所重,并催生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不断深入,中外学者对儒家哲学思想价值的挖掘及体系构建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这对推动中西哲学对话,促进文明互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其中,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所著的《儒家哲学的本体重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系统地诠释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和脉络体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9年11月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实验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来看,关于实验教学的研究以现状研究和改进策略研究居多,关于实验教具的改进研究较少,已有的关于实验教具的研究多以一个或几个实验教具改
清代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许瀚,是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任滕县训导。他致力于金石、校勘,在书法方面也颇有建树,惜其书名为金石学、校勘学所掩。本文重点考察他在金石、书法方面的贡献,以弥补当前对许瀚研究的不足。许瀚幼承父训,随父课馆,至中年出仕,讲学与校书伴随其一生,交游较广,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金石学家陈介祺、张穆等往来频繁,且有很多往来书札传世。许瀚的金石活动包括他的金石搜访与传拓、金石鉴赏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