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9年11月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实验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来看,关于实验教学的研究以现状研究和改进策略研究居多,关于实验教具的改进研究较少,已有的关于实验教具的研究多以一个或几个实验教具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9年11月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实验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来看,关于实验教学的研究以现状研究和改进策略研究居多,关于实验教具的改进研究较少,已有的关于实验教具的研究多以一个或几个实验教具改进为主,缺乏系统的改进研究。本研究以演示实验改进和创新为主线,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学部分的演示实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针对实验教具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当前我国实验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对头屯河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总结如下:(一)实验室装备条件基本完善;(二)演示实验的作用得到师生的肯定;(三)因实验器材陈旧、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项目开设率不高;(四)对演示实验教具开发缺乏创新性;(五)光学模块实验现象可见性低的问题明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演示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结合已有理论基础总结了演示实验教具改进的原则和步骤,演示实验改进原则共五条,分别是:(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生活性原则;(4)可视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演示实验改进步骤分四步,分别是:(1)教材和已有改进方案的分析;(2)设计改进方案;(3)制作教具;(4)总结与评价。最后基于演示实验教具改进的原则和遵循实验改进的步骤,结合调查结果对初中物理光学模块部分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究,对访谈中了解到的存在问题较多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和“投影仪”三个实验进行了改进,结合教材分析和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了“一共几个像”、“鱼在哪里”和“水透镜”三个新增实验。期望通过本次研究为一线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和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编订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完善的写作系统能够提高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效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依据全新的编写理念,将写作内容创新编排,给初中写作教学变革带来了契机。截止2020年6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已在一线使用了一轮,论文通过研究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师生问卷调查等一线教学情况,探索写作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提供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
成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初中生通过学习成语及其相关知识可以扩大词汇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自身语文素养。这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也有助于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中就包括写作能力。从提高写作能力角度出发,提升成语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改革课题。初中成语教学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重视成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提高语言简洁性、增强文章表现力;重视作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于21世纪初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吸收了诸多教育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呈现出全新的姿态与价值追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育方面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复述法是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并使语言材料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复述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词汇积累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论证首先具有对话性,在课堂中师生都通过语言来表达观点或阐述理由,所以课堂论证话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虽然研究者展开了有关课堂论证话语的初步研究,但目前对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论证效果和影响知之甚少。因此,为探究教师对课堂论证的话语塑造如何影响学生论证质量,进而对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课堂论证提供建议,本研究选取名师赛中“自
随着时代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出现今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较差的部分原因。对教师而言,一线物理教师并不缺乏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也对探究性实验抱有热情,
科学本质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的构成部分。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重要载体,与学生科学本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本质的呈现情况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的培养。首先,梳理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其次,采用Abd-El-Khalick(2008)提出的科学本质分析框架与评分标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并对两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言语与学生言语产生一种高效的双向流动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物理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根据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行为互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客观、可行、具体的师生互动建议,旨在促进教师与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关键要素,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体现新版课程标准要求的载体。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原有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修订,于2019年出版了新版高中物理教材。因此,将新版课程标准与新版物理教材相结合进行分析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任务,分析科学思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的主体构成部分,为不同时期的学者所重,并催生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不断深入,中外学者对儒家哲学思想价值的挖掘及体系构建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这对推动中西哲学对话,促进文明互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其中,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所著的《儒家哲学的本体重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系统地诠释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和脉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