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迷惘青年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其一生,威廉·福克纳都在描写衰败南方背景下“人类内心的挣扎”这一主题,其深度和影响力是他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克纳众多小说人物中,有两类让读者特别难忘的形象,一类举止狂暴而意志坚韧,另一类年轻人怀旧而易于迷惘。在这两类人物中,福克纳对于后者更为偏爱。因此在他的小说中,迷惘的青年以不同形象在不同的背景下反复出现,代表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两种不同态度:其一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矛盾感情,并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寻找现代工业社会的生存意义,其二是质疑打着资本主义旗号的现代文明。本文以昆汀·康普生和艾萨克·麦卡斯林为例,对这类人物进行分析与探讨。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福克纳创作生平,以及其笔下迷惘青年的生存背景。生长在南方的福克纳对故土有着特殊的情感。一方面,他深知南方古老的血液中渗透着如蓄奴制和种族歧视这样的罪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舍弃南方社会曾有过的高贵品德而在战后混乱的新生社会中重生。在作品中,这类矛盾情感通过小说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年轻人面对战后世界的困惑在一战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普遍反映,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的视角不仅限于南方。第二章探讨昆汀·康普生在《押沙龙,押沙龙!》和《喧嚣与骚动》中的角色特点。昆汀生长于一个破败的南方家庭,他没有能力用自己的行为捍卫家庭尊严,在重构一个南方神话的过程中,沉溺于文字和幻想的昆汀发现了传统中的污点,而在战后世界里他又不能接受传统已不复存在的现实,自溺成为他向这个混杂的当代社会抗争的最好方式。第三章通过小说《熊》叙述了艾萨克·麦卡斯林在荒野中通过打猎而成长的故事。在发现祖产其实是祖辈罪恶的累积时,他主动放弃并于此后一直隐居在荒野,过着简朴的生活。艾克的言行折射出福克纳超前的生态思想,他认为只有善待大自然,尊重不同种族的人,人类才能真正走向不朽。第四章为结论。笔者认为,通过对福克纳笔下这两个表面类似实质不同的迷惘青年的代表人物进行的分析和阐释,我们不难发现,昆汀与艾克是福克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忧虑和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的产物和结晶。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以来,《到灯塔去》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在英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人们主要把它看作一部现代美学作品,着重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和艺术形式;近三十
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式来解释外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基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研究人员主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而随着六十年代心智主义理论的
此论文旨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此论文以词汇记忆理论为基础,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分析来了解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然后对大词汇量组学生与小词汇
本论文从图里的描写翻译研究理论视角,采用对比描写方式,对丸山真男的『日本の思想』(《日本的思想》)两个中译本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  翻译规范是图里的描写翻译研究
环氧苯乙烷又称氧化苯乙烯,是重要的医药和香料中间体,可用做环氧树脂稀释剂、增香剂、稳定剂,广泛应用于β-苯乙醇、左旋咪唑等的制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氧苯乙烷需求量的
本论文的主旨是考察英汉互译中主述位的变化情况。对英汉语的主述位的切分标准是基本沿用韩礼德的理论。尽管韩礼德的主述位的理论是基于对英语语言的研究成果,但是其适用性却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与同时期文坛上崛起的塞林格,贝娄,厄普代克等小说家相比,约翰·契弗的地位要逊色一些。这是因为契弗最初创作的重心是在短篇小说上,而他的大部分短篇小
在传播学领域,所谓传播(communication)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以达到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共
学位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试图通过造句和作文这两种方式提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习得的能力。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词汇的输入知识,而对输出知识掌握不扎实。本文通过引
本论文旨在研究英汉文学翻译中文化障碍的处理方法。本人研究了许多中外学者对于该论题的观点,在本论文的第二章得到这样的论点:文学翻译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