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主述位结构的变化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旨是考察英汉互译中主述位的变化情况。对英汉语的主述位的切分标准是基本沿用韩礼德的理论。尽管韩礼德的主述位的理论是基于对英语语言的研究成果,但是其适用性却是非常广泛的。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借助此理论对汉语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并且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译者对英汉互译中的主述位的变化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源语和译语的主述位结构,从主述位的角度达到翻译的对等,提高翻译的质量。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来说明在翻译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由主述位结构所传达的意义。源语和译语的主述位变化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论文的研究任务:探讨哪些因素会引起英汉互译中的主述位的变化。  第一章对主述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重点是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理论,其中还包括翻译家们对主述位的见解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韩礼德的理论及其对汉语的适用性都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借助韩礼德的主述位的理论对英汉的小句进行了切分对比,发现了英汉小句在主述位上的异同。切分的角度是从结构和基于语气的标记性两个方面。  第三章观察小句层面上的英汉互译中的主述位的错位情况,先是对一些会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说明,然后给出了相关的例句,来证明这些原因导致的主述位的变化。  第四章考察在语篇的层面上,英汉翻译中的主述位的变化情况。探讨的角度是从容易导致主述位变化的一些因素入手,考察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语篇中的主述位的变化。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论,对前几个章节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是来归纳这些英汉互译中的主述位的变化和错位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当代美国著名女诗人露丝·斯通(Ruth Stone,1915-2011),以其13部诗集先后获得美国诗歌界最高奖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家奖等荣誉和奖励。露
本文以劳伦斯作品中对人物的评价为切入点,从对作品语言及其主题的领悟与分析入手,来概括总结劳伦斯的创作和作者对于艺术本身和人的意识等方面的揭示和探求。 Intensity
脱硝是治理燃煤产生NOx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提高脱硝后粉煤灰的建材资源化利用水平,以脱硝与未脱硝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泥化学分析方法、XRD分析仪和激光粒度仪等手段研
语用翻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近年来无论是语用学还是翻译研究发展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共性。翻译学者借鉴了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引入翻译研究领域,并逐步证明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以来,《到灯塔去》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在英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人们主要把它看作一部现代美学作品,着重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和艺术形式;近三十
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式来解释外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基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研究人员主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而随着六十年代心智主义理论的
此论文旨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此论文以词汇记忆理论为基础,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分析来了解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然后对大词汇量组学生与小词汇
本论文从图里的描写翻译研究理论视角,采用对比描写方式,对丸山真男的『日本の思想』(《日本的思想》)两个中译本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  翻译规范是图里的描写翻译研究
环氧苯乙烷又称氧化苯乙烯,是重要的医药和香料中间体,可用做环氧树脂稀释剂、增香剂、稳定剂,广泛应用于β-苯乙醇、左旋咪唑等的制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氧苯乙烷需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