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货物运输总量在高速增长,而中欧班列作为跨欧亚国际物流新通道,其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站点运输资源(如集装箱、列车车底)短缺、口岸站(例如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等)能力超负荷等因素,集装箱货物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了中欧班列货物运到时限无法保障等问题,现如今,如何提高运输服务水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铁路客货运效益与服务水平提升技术”课题(2018YFB12014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货物运输总量在高速增长,而中欧班列作为跨欧亚国际物流新通道,其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站点运输资源(如集装箱、列车车底)短缺、口岸站(例如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等)能力超负荷等因素,集装箱货物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了中欧班列货物运到时限无法保障等问题,现如今,如何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与运输效率是中欧班列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中欧班列货物运输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班列运输资源配置优化,对中欧班列动态服务网络设计问题进行建模求解,期望达到保障运到期限的同时最小化成本支出的目的。本文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论文对国内外现有的关于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中欧班列及服务网络设计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及服务网络设计理论进行阐述,在对其运营现状、影响其服务网络设计的相关因素以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欧班列动态服务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2.构建考虑运输资源平衡的中欧班列动态服务网络设计模型。对中欧班列货物运输问题进行描述,在已有的中欧班列频度服务网络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构建中欧班列运输时空网络,包括车底运用时空网络以及货流与箱流运输的时空网络。在此基础上,以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运行线选择、车底平衡、集装箱平衡等约束,构建考虑运输资源平衡的动态服务网络设计模型。平衡约束用来保证在下一规划周期每个站点有足够的运输资源来完成对应的运输任务。3.由于模型的NP-Hard特性,设计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求解算法。将运行线的能力约束条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吸收至目标函数中,从而将原问题松弛。在此基础上,将问题分解成较为容易求解的2个子问题,第1个子问题解决运行线选择和车底运用问题,第2个子问题解决集装箱和货流分配问题。最后选取中欧班列网络中的部分线路构建算例物理网络,设计境内段服务网络设计算例及运输全程服务网络设计算例,同时将LR算法的求解结果与GUROBI求解进行对比,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圆芯式超导通电导体(superconducting Conductor on Round Core(CORC)cables)是高温超导电缆的其中一种,与其他电缆相比,具有灵活性强、机械强度大、易于制造等优点。由于CORC电缆的结构特殊,CORC电缆可以有效地减少超导带材中的耦合电流和磁化损耗。但是CORC电缆通以交流电流或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会产生交流损耗,进而增加了制冷系统的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早期症状轻微,易错过最佳诊疗时期,因此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治疗情况仍不理想。为了突破食管癌预后差的现状,需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细胞叠套结构(cell-in-cell structures,CICs)是一个或多个入侵细胞主动钻入一个靶细胞后所形成的细胞套细胞的结构,常见于肿瘤组织中。入侵细胞最常见的命运是死亡,从而提示细胞叠套结构可能是
铁路运输以运输量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因素已成为世界各国道路运输的主要方式,然而与飞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在速度方面的缺点同时也限制着其发展。磁悬浮概念的提出克服了轮轨系统摩擦这一限制,极大的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随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的接触式供电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列车在超高速运行时的供电需求,而且接触式供电需要增设额外的供电线路,存在着维护、切换、摩擦等问题,同时接触式供电也限制着列车运
随着新能源发电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供用电设备的直流化,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研究备受关注。其综合了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优点,可灵活接入交直流电源与负荷,有效减小中间变换环节,降低系统成本,功率流动和控制方式也更加灵活,是未来重要的组网方式之一。互联变流器作为交流子网与直流子网连接的纽带,对实现交流子网与直流子网间功率的双向流动和相互支撑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交直流混合微网互联变流器协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交通、测绘、军事、勘测、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导航系统的精度(Accuracy)为用户接收机通过自身观测到的数据所解算的自身位置与其自身的真实位置之间的一致程度。地基增强系统(GBAS)以差分定位为基本原理,可减小或消除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部分误差,进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的完好性(Integrity)是指若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差分校正值的误差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汽车、自行车到快捷的飞机、高铁。据统计,我国2015年高铁旅客发送量仅25亿,而2019年高铁旅客发送量迅速增长到35亿,旅客数量的持续增长充分证明了高铁的普遍性,同时也对高铁的运行安全性提出严峻的考验。高铁运行速度的增长和载客量的增加对轨道车辆零部件疲劳可靠性提出新要求,转向架作为动车组关键承载部件,其结构疲劳强度评估和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载
近年来,虽然我国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轨道交通系统却存在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各建设、运营企业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压力,已逐渐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在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成本调研分析基础上,系统化研究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构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模型,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关键成本辨识方法,形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杂散电流的问题日趋严重,杂散电流对隧道内结构钢筋、金属管线的电化学腐蚀作用不可忽视,钢轨作为回流轨对地不能完全绝缘是杂散电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天津地区地铁线路典型区段进行杂散电流分布特性研究,提出杂散电流抑制方案,对于杂散电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基于CDEGS建立了地铁隧道结构模型,并详述了CDEGS建模流程及建模所需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参数。将CDEGS模型与传
随着高速列车突飞猛进的发展,轮轴作为列车重要构件,其疲劳强度评估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车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受到意外损伤。表面损伤一旦形成,在外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步萌生裂纹和裂纹扩展,最后达到裂纹临界值致使车轴断裂,引发安全事故。为了研究车轴表面损伤下裂纹扩展规律和裂纹对车轴可靠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和概率断裂力学方法,结合线路实测动应力数据、应力强度因子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由该区域六个国家组成,即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和广西两个省)。从1992年起,开展经济合作,促进次区域内交通、能源、贸易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在此经济合作框架下,泰国以建设北-南、东-西和南部3条区域经济走廊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投资,泰国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MOT])制定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