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命题符号理论认为,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储于语言记忆中,意义来源于非模态的符号。而知觉符号理论则认为人们是通过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知觉表征来理解语言的。以往有关语言理解中隐含物体颜色形状信息的研究中,大部分集中在隐含颜色词的句子加工,对词汇加工、图片归类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基于模拟语义学的视角,以知觉符号系统为理论支撑,研究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是:(1)无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加工是否有差异?(2)英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是否有影响?(3)汉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是否有影响?(4)英汉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加工是否有差异?本研究采用3(启动条件:无启动、英语启动和汉语启动)×4(知觉信息线索效度:效度低、效度半低、效度半高、效度高)双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做图片归类任务时的反应时和脑电数据。实验分为无启动、英语启动和汉语启动三个部分。整个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完成。研究结果如下:(1)行为数据显示:在无启动条件下,在效度高的条件下,被试对图片归类任务反应更快,说明在无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有差异。在英、汉语启动条件下,图片归类任务的反应时均没有差异[F(3,54)=1.345,p=.269>.05;F(3,54)=.762,p=.52>.05],说明在英、汉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没有影响。英汉对比发现:图片归类任务的反应时在效度较高的条件下有显著差异(p=.012﹤.05),说明在英、汉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加工有差异。(2)脑电结果显示:无启动条件下,在效度高的条件下,被试诱发更大的N400成分;在效度半高条件下,诱发更大的N100成分;在效度低的条件下,诱发了更小的P200成分;在效度半低的条件下,诱发了更小的N300成分;说明在无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有差异。在英语启动条件下,效度低条件下诱发更小的N100,效度高条件下诱发更小的P200和N400成分,说明在英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有影响。在汉语启动条件下,效度半高条件下诱发更小的N100成分,效度半低的条件下诱发更小的P200成分,在效度高的条件下,诱发更小的N300成分,在效度低的条件下诱发更小的N400成分,说明说明在汉语启动条件下,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有影响。英、汉语启动条件对比发现:效度半高和半低条件下,N100波幅有差异;在效度高、效度半高和效度低条件下,P200波幅有差异;在效度半高、效度半低和效度低条件下,N300波幅有差异;在四种不同效度条件下,N400波幅均有差异,说明在英、汉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加工有差异。综上所述,物体名词的涉身语义信息对不同知觉线索效度的图片归类任务有影响,但影响效应大小不一致,这可能是被试对汉英物体名词心理模拟的强度、深度及广度不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