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中T-钙粘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表达,并探讨T-cad和VE-cad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卵巢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T-cad与VE-cad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内膜的表达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腺肌病组中,T-cad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6.67%,低于在位内膜的11.11%(P<0.05);二者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37.78%(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中,T-cad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24.44%,高于在位内膜的4.44%(P<0.05);二者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37.78%(P<0.05)。在合并组中,T-cad在腺肌病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2.22%,低于卵巢异位内膜的6.67%(P<0.05);二者均低于该组在位内膜的11.11%(P<0.05);T-cad在合并组在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37.78%(P<0.05)。腺肌病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及合并组的在位内膜之间T-cad高表达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但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2.在腺肌病组中,VE-cad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71.11%,高于在位内膜的26.6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的17.78%(P<0.05);而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中,VE-cad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64.44%,高于在位内膜的28.89%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的17.78%(P<0.05);而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在合并组中,VE-cad在卵巢异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为68.89%,高于腺肌病异位内膜的42.22%(P<0.05),二者均高于该组在位内膜的33.33%(P<0.05);而VE-cad在该组在位内膜的高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无明显差别(P>0.05)。四组的在位内膜VE-cad高表达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 T-cad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异位内膜及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中表达为Ⅲ-Ⅳ期表达较Ⅰ-Ⅱ期表达显著降低,呈负相关(P<O.05)。 VE-cad在各组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与r-AFS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4. 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上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T-钙粘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在位内膜上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提示其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相比已经发生改变,具有了一定的迁徙能力。2.血管内皮钙粘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异位内膜上的高表达可能与异位内膜的新生血管机制相关。3.T-钙粘蛋白在三组的在位内膜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发病机制不一样,但其侵袭、迁移的过程可能是相同的。4.T-钙粘蛋白与血管内皮钙粘蛋白无相关性,提示两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可能是一个先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