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支持、能源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有利于中国和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有效带动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然而,“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等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过程中容易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风险。而目前有关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支持、能源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有利于中国和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有效带动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然而,“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等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过程中容易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风险。而目前有关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影响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研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又较短,中国企业难以找到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投资学习对象。因此,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对中国企业未来的投资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2008-2016年中国对5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被广泛应用在OFDI及贸易相关的引力模型基础上,基于现有数据建立了更加符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投资动机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并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细分为正式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进一步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制度环境对投资动机与投资区位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效率寻求动机。由于存在外来者劣势,跨国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政治风险较大,正式制度环境不完善的“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同时,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往往是考虑其他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考虑与东道国是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本文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区位选择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的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正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人民。其中,中国的古典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本翻译实践旨在从《中国古代楼阁》一书中节选出一部分进行汉英翻译,共约18,400字。此次翻译实践对懂英语的外国游客来说,更加有利于其了解中国的古建筑中的古代楼阁文化。另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作者发现从翻译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研究甚少,鉴于此,此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到国外开展业务,当跨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制度环境,这其中不乏由于制度差异导致的海外投资失败的案例。东道国与母国之间在制度环境上的差异,可能会使得跨国企业的行为无法满足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难以获取在东道国开展业务时所需要的合法性,从而使自身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跨国企业应当采取恰当的进入
在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十年内,家族企业数量与日俱增,整体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凸显出对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计划的持续推动下,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势头强劲,目前在国际化发展中已经初具规模,家族企业国际化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2015年536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中国家族企业目前国际化发展的现状,综合分析家族企业在进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几乎每个行业都有翻译需求。近年来尽管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整体来说机器翻译的质量仍然无法与人工翻译相提并论。在此情况下,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相结合的模式迅速发展,它既充分发挥机器翻译的速度(效率),也充分发挥人工翻译的精度(质量)。本翻译实践报告以作者参与文思海辉公司兼职时期的翻译任务——“旅游评论文本翻译”为依托,将机器翻译结果与翻译的基本原则结合并参考翻译公司
反馈一直被认为是企业提高管理有效性的强有力方式之一,但由领导至员工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方式并不能满足提升管理有效性的要求,学者们开始关注由员工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方式,即反馈寻求行为。员工的反馈寻求行为是组织及个人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员工在进行反馈寻求时很容易将缺点暴露在领导面前,出于印象管理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顾虑,员工向领导寻求反馈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如何提高员
我国经济对汽车产业的依存度较高,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极度薄弱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开始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中外合资车企开始成立并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汽车产销的增长。但合资车企的建立并没有显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汽车零部件仍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汽车企业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国产化政策应运而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以及“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支持之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度逐年提升,中国企业也在国际化的市场上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我国跨国公司的持续性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跨国公司海外的经营业绩也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学术界战略管理理论也逐渐关注企业内部能力的作用,动态能力理论渐渐占据主流地位,该领域学者认为具备动态能力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开放性国际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动为新的投资增长点。“一带一路”沿线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最具潜力的目的地。但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部分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政府行为及政策变动较大,政治风险较高,投资绩
提高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对加快推进我国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低碳型、节能型经济转变的重中之重。影响能源效率众多因素中,价格这一因素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推广节能型技术的关键,因此支配着其他几个因素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但是由于受政府管制的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严重制约着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功能的发挥。特别是我
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迫使许多企业重新考虑其子公司的全球配置,以优化组织业务模式和战略目标,特别是新业务和现有业务的研发活动,其中知识的转移和资源的获取是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各国企业开始将处于价值链顶端的研发环节逐渐向全球转移,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自身技术能力,通过全球范围内有效的配置和开发研发资源构建全球化的研发网络逐渐形成研发国际化。研发国际化作为企业获取国外知识的重要战略,促进了企业技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