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雪和积雪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兴安岭地区为我国季节性积雪的覆盖区之一,积雪期漫长,降雪量大,同时本区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并且分布着较大面积的人工林。本研究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红松人工林、红皮云杉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降雪和积雪的物理特征及雪化学特征进行观测和分析,旨在研究小兴安岭主要类型人工林对降雪和积雪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小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得到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受降雪输入率的影响,不同林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最高,达到36.1cm和56.1mm;红松人工林次之,为31.3cm和45.8mm;红皮云杉人工林最小,仅为26.1cm和38.6mm。(2)森林对积雪有明显的保存效应,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效率由大到小顺序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照)>红松人工林>红皮云杉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51%和90.5%。(3)各人工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平均值为47.2%和84.6%;林外空地的保存率仅为38.2%和69.3%。林内积雪的密度小于林外,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密度在0.14~0.16g/cm3之间。(4)各人工林内降雪和积雪的pH值均呈酸性,林内降雪和积雪的电导率高于林外,林内和林外积雪的电导率高于降雪。(5)在降雪过程中,林内降雪离子浓度变化随大气降雪中离子的季节变化而波动,落叶松人工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林内降雪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外降雪的离子浓度,红皮云杉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的林内降雪离子的浓度与林外降雪的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林内降雪的离子浓度受到大气降雪和林分特征的共同作用。(6)林内积雪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外积雪;林内积雪中除NH4+外,非金属离子S042-,C1-,N03-及金属离子K+、Ca2+、Mg2+浓度在各林型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离子浓度均表现为红皮云杉人工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普遍较高,落叶松人工林普遍较低,说明森林对积雪营养成分的保存有积极影响,并且不同森林类型中的保存能力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