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生产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是该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从而追逐大型化和规模化一直是一种潮流。20世纪初以来,钢铁业已经发生过五次国际性的大规模并购重组,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全球钢铁业的集中度持续上升,大企业的市场实力和竞争优势明显加强,钢铁业已经进入了由超强、超大企业集团主宰业界发展的时代。面对国际上钢铁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低、落后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劣势不断显现。为了改变这种格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钢铁业正式步入并购重组的进程,希望通过并购重组这一途径整合有效资源、优化市场结构、形成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生产率和促进技术创新。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对我国钢铁业多年以来并购重组条件下的演进特征、市场结构变动、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进行全面的阐释和实证分析,从而研究我国钢铁业并购重组的结构效应和产业绩效,从中找出关键性矛盾,并根据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研究。本文在归纳总结产业组织、并购重组、并购效率等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首先,在全面把握我国钢铁业并购重组演进特征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其次,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钢铁业的组织结构和市场集中度进行指标衡量,并对国内外钢铁业市场结构的差异性进行国际比较,从企业规模经济、下游产业链市场容量、行业进出壁垒与各级政府行为等四个层面解释我国钢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结构变动效应;第三,采用二阶段方法,对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机理进行模型分析。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钢铁业主要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价,从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三个视角对公司效率的变化特点进行比较。第二阶段主要采用Tobit回归分析法,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对钢铁上市公司效率影响的方向和强度;第四,阐述了外部技术环境变化、管理手段的变革对并购重组活动的影响,以及并购重组活动通过增强企业内部核心业务的技术积累、突破行业壁垒获取关键技术、促进技术扩散和溢出以及促进企业软技术提升等途径对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整体、区域、分类、规模和典型企业五个方面,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动态效率评价;第五,结合我国钢铁业市场结构、产业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的分析和结论,从优化市场进入退出壁垒、鼓励跨区域和海外并购、强化优胜劣汰激励与约束机制、并购重组后的多角度整合、权衡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等多个视角,提出提高钢铁业集中度和效率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结合钢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发展阶段,围绕该产业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业大规模并购重组这一热点问题,将并购重组绩效研究嵌入到SCP的分析框架,将并购重组的业绩绩效分析提升到产业效率研究的层面,从并购重组的视角提出了我国钢铁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制度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