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等也息息相关,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总量已有了很大改善,对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改革也不断取得进展。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国内各地纷纷采用了建立政策性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作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一方面保障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融资行为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对现阶段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政策性投融资公司制度性的缺陷和行为能力的不足,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本文主要对如下问题进行了研究:①对基础设施的特性做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动力机制,对该模式的存在和发展基础,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意义作出了客观评价。②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类,建立了政府与政策性投融资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改革方向的内在机理。构建了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对投融资公司的边际效用模型以及政府和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对待政府支持的博弈模型,剖析了政府对这些投融资公司的管理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措施。③总结了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模型,从出资人制度、产权关系、公共政策理论、企业管理、金融等角度研究了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障碍。④总结了重庆市近几年来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实践工作,针对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运行障碍,提炼了重庆市在提升主体行为能力,革新运行机制以及改善投融资公司信用和融资环境方面的相关经验。⑤从弥补政策性投融资公司行为能力的不足和制度性的缺陷的角度出发,为改善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