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植物大果木莲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7年,它被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CR)。大果木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麻栗坡、马关)和广西西南(靖西、那坡)的石灰岩地区,近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野外已找不到大果木莲,而云南也只有约0.3 km2的占有面积,我们调查发现,大果木莲野生居群自然更新困难,开花结果少,林下幼苗极少发现;对迁地保护的各地木兰植物园考察时发现植株几乎无开花结实或开花结实很少。因此,开展全面系统的大果木莲保护生物学研究是必需而紧迫的。论文通过对大果木莲居群生态与林地土壤分析、传粉生物学研究、繁殖器官表型变异、物种遗传多样性以及种子生理、种子萌发与种胚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大果木莲濒危现状、濒危原因以及引种驯化等研究积累必要的生物学资料。   1.居群生态学与土壤分析研究   大果木莲居群Ⅰ级幼树缺失,从林木年龄结构分析预测居群发展趋势属于衰退型。大果木莲居群空间分布格局总的为随机分布型,而Ⅱ级、Ⅲ级与Ⅳ级立木为集群分布,Ⅴ级为随机分布。用立木的相对年龄大小级来代替绝对年龄级编制特定时间生命表与绘制大果木莲居群存活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老树阶段(Ⅳ-Ⅴ级阶段)死亡率最高达0.86,而成树阶段(Ⅲ-Ⅳ)死亡率最低。其居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衰退型居群。对大果木莲土壤各项指标以及对其枝叶磷含量测定显示,大果木莲原生地土壤速效磷与钾的水平较低,而从土壤PH值、含水量、氮磷钾水平分析来看,大果木莲可适应于云南大多地方的土壤条件。   2.传粉生物学研究   从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以及传粉套袋等实验结果来看,大果木莲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异花授粉,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访花昆虫共鉴定出5目6科8种昆虫,实验与分析表明有效授粉昆虫为甲虫,传粉效率低,如鞘翅目的天牛与象甲。对花粉囊与成熟胚珠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来看,大果木莲在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胚囊发育时期存在败育现象。而大果木莲结籽率低,野生居群结籽率23%,人工居群12%,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结籽率。   3.繁殖器官表型变异特性研究   从花器官性表达特征的来看,大果木莲具有丰富的花器官表型变异,特别是在心皮数与最内轮花被片数上。从果实与种子形态的21个性状数量变异特征来看,大果木莲居群间(除单果内胚珠数外)各数量性状的差异方差分析为极显著,果实种子各性状变异系数高。自然居群的大多数性状比人工居群的变异系数大;人工居群在胚珠数、种子数、结籽率等性状上变异系数大。从种子大小变异模式分析来看,大果木莲种子有加宽加厚倾向,而且野生居群间种子形态分化很明显。各性状与海拔相关性分析来看,与繁殖关系密切的性状如结籽率,胚珠数等性状与海拔的相关性较大。总的而言,大果木莲显示了较高的表型可塑性与多样性,居群间分化明显。   4.遗传多样性研究   通过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总的群体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分别为84.68%、0.3278和0.4884,分析表明大果木莲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大果木莲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25,表明遗传变异约40%存在于群体间,60%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基因流预估值Nm为0.7423,较低。按遗传距离聚类为2类,马关居群单独聚类为一个类群,其余聚为一类。研究结果与前人ISSR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大果木莲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其原因分析认为与生境破坏,传粉与种子散布障碍以及基因流障碍有关。加强保护大果木莲的现存居群生境与植株个体,有利于提高其居群间基因流动。   5.种子形态生理特性、萌发与组织培养研究   大果木莲种子解剖与石蜡切片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种子胚乳发达,胚未发育成熟(分化胚阶段)。供试种子含水量11%,利于种子储藏;供试所有居群的种子活力较高为70%;去除种皮的种子吸水更快26h达到饱和,吸水率可达到27.21%,不去种皮的种子需48h达到饱和,吸水率只有19.29%,表明,种子的种皮对种子吸水性有阻碍作用。大果木莲麻栗坡与马关居群的种子水培萌发实验表明,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大。麻栗坡居群的大果木莲种子萌发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较容易,具有浅度休眠,破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之一是用不同浓度GA3浸泡种子(300mg/L效果最好,萌发可达到70%以上);而马关居群的大果木莲种子萌发困难。对大果木莲种子胚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胚乳含有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去除胚乳,消除培养基褐化(添加Vc),以及所培养的胚发育程度,越成熟越好。麻栗坡居群的种子种胚组织培养成功率60%以上,最佳培养基激素处理浓度为6-BA浓度:0.5 mg·L-1;NAA浓度:0.05 mg·L-1,而马关居群的种胚组培苗培育成功率达到13%。种子萌发与种胚组培实验分析表明,居群间差异的原因是胚的后熟与诱导条件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植物功能性状成为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特征。本文以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
外周神经系统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单支神经,在不远处分成中枢支和外周支神经,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轴浆运输系统源源不断地运送至末梢来发挥功能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以及互连布线密度的急剧增加,互连系统中电阻、电容带来的RC耦合寄生效应迅速增长,影响了器件的速度。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低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前期的研究表明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通量已经产生了影响。相
学位
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蓬勃发展的今天,3G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电子邮件系统是因特网的信息交换中心,电信网和因特网的融合推动了手机邮件业务的发展。手机邮件业务是对电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新时代新背景下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如何变革以适应新的需求,并且以英语专业
荞麦(buckwheat)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Mill),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植物。我国的养麦资源十分丰富,在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并命名的荞麦有23个种,2个亚种和3个变种。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荞麦属植物存在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染色体倍性变化。我国西南地区是荞麦的起源地之一,但荞麦研究工作起步晚,研究不够深入,对于荞麦的基础性研究如起源、演化和分类还在初始阶段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提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来丰富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掌握语文,而不是束缚于语文之中。采用学习心理逻辑激发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运用语文的动力,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心理;逻辑激发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