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历若干问题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天文历法所具有的独特政治、文化功能,以及在汉代及其之前,它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相互融合,关于中国天文历法史的考察,特别是关于汉代及其之前天文历法史的考察,对中国科学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乃至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太初历及其之前的历法向来是中国古代历法家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当代天文学史研究者所关注的领域之一,但由于材料的缺乏,一直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得益于大量历日简牍的出土和现代天文学的应用,学界在此领域得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的结论就其相互关系而言是存在矛盾的,这些结论所由以得出的论证,也并非是严密而无懈可击的。本文主要对由此引出的两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组问题是秦至汉初历法的置闰规则问题。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固定节气置闰法’优先于其他置闰法;重要节气优先于其他节气”的原则,以学界已达成共识的前提为基础,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研究步骤和算法。最终得出,秦代历法及汉高祖至文帝前元时期历法的置闰规则应该不超出以下两种可能性:固定冬至在十一月;固定冬至在十一月朔和十二月朔之间(冬至闰余)。对于文帝后元至武帝元封时期的历法,最有可能的置闰规则是“若正月至十二月间存在无中气月,则置后九月”。本文指出,秦至汉初历法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应在论证的充分性和方法的明晰性上有所改善。第二组问题是《太初历》的误差及其历元来历问题。《太初历》在其制订时期及行用初期的合朔时刻平均误差在后天7小时13分钟左右,冬至时刻平均误差在后天1日4小时左右。这些阴历因素和阳历因素上的误差,对于当时的历法家来说是可接受的。《太初历》的由于朔望月周期偏大而导致的后天误差累积问题并没有被汉武帝时期的历法家所注意到,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太初前历法的制定并未进行过反复观测校验,它从一开始就是不精确的,他们并没有理由去怀疑四分术和八十一分术的回归年周期和朔望月周期。《太初历》历元的阳历因素基本继承自太初前历法,其阴历因素的确定则具有精确性和天命意义双重原因。这种天命意义体现在:对于当时采用四分术的历法家们而言,要为《太初历》取得一个能够使历法更为精确的“甲子日夜半朔旦冬至”的历元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意义上,《太初历》的历元取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对于排队长度估计的主流研究大多是根据交通流状态,获得道路交叉口信号周期内最大排队长度和平均排队长度。已有的研究多依赖于单一的交通数据来源,如GPS浮动车数据、断面检测的流量数据等。由于数据检测传输过程中的检测误差、信号丢失、干扰、以及检测设备覆盖范围限制,使得依赖于单一数据源的排队长度估计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排队长度估计的算法研究,在数据互补、精度修正、
德宏傣族有一类手抄本称为《令冉》,主要用来记录某个村落仪式的背景和过程。创作者书面创作出《令冉》,其行文完全遵守傣族的诗歌传统。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民间人士创编《令冉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情操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几乎占整个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以真正学习主体的身份,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转变、一种革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本文试从认识语文自主学习的含
通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起步薪酬、工作岗位、工作区域、专业对口率、稳定性、满意度和发展空间拓展等就业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针对大
介绍了功率器件散热器的散热原理,提出散热器的优化问题。叙述了功率器件在自然空气冷却状态下如何初选散热器,并采用散热器优化软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讨论了散热器的理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体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家庭债务与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状况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债务与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对居民健康状况具有负
本文提出了领导力的作用,指出其在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介绍,指出中小企业主在领导力方面的欠缺,针对中小企业领导者在领导力上存在
政府财政预算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利益分配等,影响着国家的正常运转,也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政府财政的收和支进行监督,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治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用于国家建设和民众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预算数目日益庞大,因而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成为整个社会和每个公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宪法及《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