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由前言、结语以及四章主体部分组成,主要从暴力叙事的角度重新审视莫言及其文学作品,揭示暴力的本质,对暴力进行分类,并由此引出对莫言暴力叙事的分类解读、莫言暴力叙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文学和读者的影响。暴力叙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本文确是在前人褒贬不一地研究莫言的基础上,竭力从一个中立的视角,对莫言的暴力叙事进行解读。在前言中进行了背景的铺垫并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结语部分简略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向与研究动机。在正文阶段: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分析当代中国的暴力与暴力叙事。在第一节,从美学、文化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解构暴力,从中领悟会暴力究竟是什么;在第二节,探讨的是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其中包括行为暴力与语言暴力,从那血淋淋的事例中体会暴力的残酷;在第三节,把文学中的暴力大致分为了三种类型,回避暴力、直面暴力还有介于回避暴力与直面暴力的中心地带,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解读作家面对暴力所表达的态度;在第四节,对第二节与第三节作了一个求同存异的分析,试图找出现实中的暴力与文学中的暴力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章主要解读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在第一节,阐释莫言现象并试图分析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在第二节,分别从莫言语言的暴力与内容的暴力两方面入手,把开篇的暴力、隐喻翻译的暴力与受酒神精神眷顾的文字都归于语言暴力的范畴下,把内容的暴力再细分成官方暴力与民间暴力两个部分,用分类的方式层层解构,进行相对细致的文本分析。第三章旨在探寻莫言暴力叙事的形成机制。在第一节,从暴力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关联,到革命暴力的合法化叙述,到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再到时代重塑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共同构成了莫言暴力叙事形成的社会原因;在第二节,主要从莫言的成长轨迹入手,分析莫言暴力叙事形成的个人因素,有其童年记忆与情感的缺失,有对故土的“怨恨”,有对军旅生活的感受,也有对文化大革命的痛触,有了这些原因的堆积,才有了今日莫言的暴力叙事。第四章主要是说明莫言暴力叙事对各方面的影响,由于侧重原因,仅从两个方面入手。在第一节,分析暴力叙事对作家与文学作品的影响;在第二节,探讨暴力叙事对读者的影响,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表现在暴力叙事可以让读者疏泄压抑已久的情感,消极方面体现在有些读者在阅读后会形成暴力价值观甚至做出一些暴力的事情,最后发出了“谁来抚慰我们脆弱的心灵?”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