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与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评估超声作为无创性方法指导液体复苏对优化心脏功能、改善氧代谢、防治肺水肿、减轻肾损伤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组(n=20)与PiCCO组(n=20)。两组分别以超声及PiCCO指导液体复苏。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Oh)及入组6h、12h、24h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组织灌注参数、氧代谢参数及出入量情况。超声组记录相关的超声参数;PiCCO组记录相关的PiCCO参数。以28d死亡率为主要终点,以6h复苏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需要CRRT治疗人数为次要终点。结果(1)两组患者28d死亡率均为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间28d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2)两组患者6h复苏达标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比超声组有更多患者需要接受CRRT治疗(55%VS 20%,P=0.022)。(3)复苏第24h,PiCCO组B线计数明显高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9条VS 12±6条,P=0.002)。(4)复苏6h、12h、24h PiCCO组累计输注液体量及液体正平衡量明显多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6h、12h PiCCO组患者尿量明显少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超声组患者复苏第6h、12h及24h E/e’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对PiCCO组患者测得的EVLWI与B线计数共80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EVLWI与B线计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5,P<0.001)。且患者复苏后B线的变化(△B线)与EVLWI的变化(ΔEVLWI)呈明显的相关性(r=0.781,P<0.001)。(7)以液体治疗后CI升高超过15%作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的标准,SVV>10%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IVC呼吸变异率>12%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9%。结论(1)与PiCCO监测的EVLWI相比,肺部超声B线计数也能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肺水的可靠方法;(2)与PiCCO监测的SW相比,IVC呼吸变异率同样能够准确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3)相比较PiCCO,超声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能够减少患者肺水肿发生的风险;(4)相比较PiCCO,超声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能够减少AKI发生的风险;(5)心脏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更加全面,且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估优于Pi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