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埋置MEMS空气隙的柔性封装电性能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roD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 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基板、凸点和芯片等材料间热不匹配引起的热疲劳可靠性问题是现代微电子封装技术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本项目提出的采用MEMS硅微加工技术制备的空气隙结构可为封装结构提供顺应三维方向上的热-机械变形的柔性,有效地解决了焊点的热-机械可靠性问题。但是,由于采用了新型的铜布线以及MEMS空气隙,其电性能及其信号传输性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先进封装的信号传输性能分析理论、柔性封装结构设计、封装结构信号传输性能分析和再分布铜互连结构参数优化等对基于MEMS内埋置空气隙柔性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  首先,探讨应用于微电子封装的信号传输性能分析理论基础,包括电子互连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电磁场分析方法及散射参数理论。在综合分析本项目前期热‐机械可靠性研究及国内外柔性封装结构的基础之上,设计出新型的基于MEMS内埋置空气隙柔性封装结构原型。  其次,以DRAM测试芯片为研究对象,采用HFS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号传输性能的仿真分析。在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铜互连线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封装结构的电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首先改变铜线的形状、厚度与宽度后,互连结构的电阻值和电感值有下降的趋势,电容值却有上升的趋势;然后在改变铜互连线的形状后,整个封装结构的信号传输性能也有不同的变化,传输系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M型﹥J型﹥S型﹥直线型,反射系数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M型﹥J型﹥直线型﹥S型,从而为我们选择最佳互连线形状提供了依据。  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组合对铜线寄生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几何结构各因素对铜线电参数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铜线形状>铜线宽度>铜线厚度。考察电阻值时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是铜线形状为直线型,厚度为10μm,宽度为15μm;当考察电感值时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是铜线形状为锯齿型,厚度为10μm,宽度20μm;当考察电容值时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是铜线形状为J型,厚度为5μm,宽度为10μm。  最后,运用硅通孔TSV互连技术优化柔性封装的互连结构,探讨了TSV的制造工艺流程和具体的电性能分析方法,对优化后的基于MEMS内埋空气隙的柔性封装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同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应用硅通孔互连技术的柔性封装结构在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其信号传输性能的变化曲线方向符合信号传输理论。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了混凝土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混凝土在管道中流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混凝土和管道之间摩擦力与混凝土流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其次,通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作文涵盖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的阅读能力,它综合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说它是难点,作文要求学生立意、布局
心电监护设备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医院、社区和家庭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心电监护设
目的 分析重庆市青年男性人群中昼夜节律紊乱是否与抑郁症状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中文版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unich chronotype questionnaire,MCTQ)测量社会性时差(用来反映昼
目前,CFB锅炉较常规煤粉炉在可靠性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个别的CFB锅炉已经能够做到300天以上的较长周期运行,但大部分CFB锅炉只能做到150天左右的周期运行,有的机组运行周
现代教育是全面创新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作文是关键,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势在必行。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校教师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根据新课改理
低油价推动了化工行业的回暖。但如果回暖仅仅与油价相关,那么这种向好就难以长久持续。201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整15周年了。15年,已经不止是一代人的光阴。蓦然回首,有太
该文针对矢量文件格式工程图的理解问题进行了研究,企图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图纸中所表达的逻辑对象,理解工程图的工程含义.这对实现CAD/CAPP集成、图纸自动审查和工业机器人视
本课题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液—液旋流分离技术研究"子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对石油大学(北京)流体实验室原有的液—液旋流器分离效率模型进行完善,得
该论文首先对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在机器零件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做了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及实现步骤,其中软件部分包括结果分析模块、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