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功效经典方剂干预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的肝组织蛋白质组效应基础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课题组已获得的研究结果,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腹腔注射造模2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持续造模至4周末有75%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在造模2周后,即第3周开始给于不同功效的古典方剂至4周末,结果表明。茵陈蒿汤可显著抑制大鼠硬化的形成,黄芪汤具有一定效应,而一贯煎、下瘀血汤及小柴胡汤则无明显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不同功效方剂干预二甲基亚硝胺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的蛋白质组效应基础。   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正常组、2周模型组、4周模型组、茵陈蒿汤组、一贯煎组、黄芪汤组、下瘀血汤组、小柴胡汤组肝组织总蛋白质,获得的2-D凝胶采用考马斯亮蓝显色、通过ImageScanner扫描仪扫描获取图像,再经ImageMaster6.02D Platinum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识别差异蛋白点,采用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和Mascot搜索软件鉴定差异蛋白质,并在SWISS-PROT和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确定所鉴定的蛋白质的功能。   结果:   1、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的建立   建立了正常组、2周模型组、4周模型组、茵陈蒿汤组、一贯煎组、黄芪汤组、下瘀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大鼠肝组织总蛋白质的2-DE图谱。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到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正常组1128个,2周模型组1113个,4周模型组1130个,茵陈蒿汤组1115个,黄芪汤组1132个,下瘀血汤组1135个,一贯煎组1127个,小柴胡汤组1037个。与参考胶匹配率分别为:78.15%、81.22%、82.65%、80,18%、83,23%、78.94%、79.64%0   2、差异蛋白点   与正常组比较,2周模型组有78个蛋白质点上调,有89个蛋白质点下调;4周模型组有59个蛋白质点上调,有113个蛋白质点下调。   与4周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组有60个蛋白质点上调、56个蛋白质点下调,黄芪汤组有51个蛋白质点上调、90个蛋白质点下调,小柴胡汤组有48个蛋白质点上调、33个蛋白质点下调,一贯煎组有57个蛋白质点上调、74个蛋白质点下调,下瘀血汤组有62个蛋白质点上调、98个蛋白质点下调。   3、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及其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筛选出50个差异蛋白点做质谱鉴定。已知功能明确的蛋白质44个。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表达上、下调的蛋白分别有21、22个,功能涉及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DJ-1 protein、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合成酶、醛酮还原酶7A2、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24-kDa线粒体NADH脱氢酶前体)、细胞骨架(原肌球蛋白4、原肌球蛋白5、加帽蛋白α2、γ肌动蛋白、层粘连蛋白受体1、细胞角蛋白8、细胞角蛋白18)、细胞增殖与凋亡(热反应蛋白12、翻译控制肿瘤蛋白1、MAWDBP、蛋白酶体亚基α5、26S蛋白酶调节亚基6A)、神经系统发育(唐氏综合症临界区域基因1-1蛋白、神经肿瘤抗原-1、脑脂结合蛋白)、神经传导(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抑制剂、γ-氨基丁酸受体p2亚基)、基因表达调控(转录调节因子1-β、翻译延伸因子1-β)、物质转运(白蛋白、α-2u球蛋白、α-2u-球蛋白前体)、物质代谢(亮氨酸氨基肽酶、二甲基精氨酸氨基水解酶1、精胺脲水解酶、2-氧异戊酸脱氢酶亚基α、半乳糖激酶1、果糖-1,6-二磷酸酶1、前列腺素还原酶、促肥大反应蛋白)、免疫与炎症(补体衰变加速因子、二肽基肽酶I)、生物转化(磺基转移酶1C1、D-多巴色素异构酶)等。   (2)茵陈蒿汤对模型组有显著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热反应蛋白12、唐氏综合症临界区域基因1-1蛋白、神经肿瘤抗原-1、翻译控制肿瘤蛋白1、MAWDBP)、氨基酸代谢(支链酮酸脱氢酶E1、精胺脲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翻译延伸因子)、氧化应激(醛酮还原酶7A2,DJ-1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功能,   (3)黄芪汤对模型组有显著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涉及细胞分化(转录调节因子1β、脑脂结合蛋白),神经传导(γ-氨基丁酸受体p2亚基、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细胞骨架(原肌球蛋白4、原肌球蛋白5、γ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18)、脂糖代谢(促肥大反应蛋白、半乳糖激酶1、果糖-1,6-二磷酸酶1)、氧化应激(谷胱甘肽S-转移酶Yb-1亚基,DJ-1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功能。   结论:   (1)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物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与线粒体的损伤,肝内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异常,神经递质、脂类、糖类代谢的异常以及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降低等诸多环节;   (2)调控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凋亡以及抗氧化应激损伤是茵陈蒿汤抑制DMN大鼠肝硬化形成,改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效应基础;   (3)抑制细胞异常分化、抗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是黄芪汤减缓肝纤维化进程,改善神经递质、脂肪及糖代谢异常的主要作用环节。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到饱含激情的情绪状态中,使其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如运用大量重大时政热点材料、漫
现在,网商平台、直播代购、跨境电商等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新动能.rn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消费场景下,不少短板制约消费扩容、提质.
期刊
目的:研究芙朴感冒颗粒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方法:选择6h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芙朴感冒颗粒低、中、高(10,20,50 g·
9月11日,银保监会连发三大保险资管产品新规,即《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三个细则.这是继5月1日《保险资产管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按逻辑顺序应包括复习引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式方法导入新课,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注意哪些事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式学
一、情境教学法的涵义    情境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法。    二、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主
“司法机关不应在记者揭露问题时,启动对记者的调查,否则很容易形成打击报复。哪怕这个记者真的有问题,但为了保护舆论监督,为了一个更高的、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可以牺牲 ”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而是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
摘 要:本文从体育课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出发,从四方面简述了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关键词:创设 和谐 体育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存在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的情绪特征和经常表现的行为风格。课堂气氛可以是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庸俗的、死气沉沉的。在体育课中教师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和谐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才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