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0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体育课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出发,从四方面简述了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关键词:创设 和谐 体育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存在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的情绪特征和经常表现的行为风格。课堂气氛可以是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庸俗的、死气沉沉的。在体育课中教师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和谐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才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谈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课中,教师要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互助法、自由结合法等,[1]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上,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体育感兴
  趣,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才能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二、尊重学生,给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先天禀赋、智商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教师不应过于严厉批评,以免使他们产生畏惧、厌烦情绪,而应注意及时发现他们每个动作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2]
  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具体表现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教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该技術动作或进行某一项目锻练的方法,并给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教师的点拨下,对其他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模仿自学,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他们的一切!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他们,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形成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
  
  随着知识信息媒介日益扩大增多,教师的职能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将成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具有内在亲和力的人格形象,[3]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一种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从教学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才能创造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
  (二)教师运用语言、态势等吸引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平易近人的面容、鼓励激励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语言、偶尔的幽默、真诚的微笑、精美的示范和根据课上内容要求、目的不同,口令声音大小、强弱灵活的变化,都是具有亲和力的武器,都可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他们情绪,使他们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授课。
  (三)教师应在课前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要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
  教师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的坏心情使学生产生害怕的心情,思维处于压抑状态,所以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导致这堂课的失败;教师的好心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的心情,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会顿时开朗,接受能力就比较的强,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对于有的学生因身体素质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要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多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四、和谐的生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它保证了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使学生使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4]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相互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体育课中,教师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开动脑筋,努力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必将实现和谐氛围给体育课所带来的特有功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学,2003年第2期34页.
  [2]李文广.实施愉快体育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育探索,2001年第7期 51页.
  [3]梨琼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探索,2001年第6期36页.
  [4]葛永利.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2003年第1期27页.
其他文献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分析优质护理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是选择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到饱含激情的情绪状态中,使其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如运用大量重大时政热点材料、漫
现在,网商平台、直播代购、跨境电商等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新动能.rn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消费场景下,不少短板制约消费扩容、提质.
期刊
目的:研究芙朴感冒颗粒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方法:选择6h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芙朴感冒颗粒低、中、高(10,20,50 g·
9月11日,银保监会连发三大保险资管产品新规,即《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三个细则.这是继5月1日《保险资产管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按逻辑顺序应包括复习引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式方法导入新课,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注意哪些事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式学
一、情境教学法的涵义    情境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法。    二、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主
“司法机关不应在记者揭露问题时,启动对记者的调查,否则很容易形成打击报复。哪怕这个记者真的有问题,但为了保护舆论监督,为了一个更高的、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可以牺牲 ”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而是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