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关怀的地震应急救助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让全体中国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在主要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冰川加速融化等自然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如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地震发生的强度和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构成极大的伤害,地震巨大的破坏力,成为了人们避无可避的需要面对的课题。如何最大化的减少地震对人们的伤害,如何让设计来帮助乃至更进一步去救助人们,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救和互救,这是21世纪设计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为社会奉献自己力量和爱心的有效途径。工业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大化满足人的需求”,这就要求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产品对人的关怀。但是,在实际的产品应用中,设计者更多的是关注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忽略在特定环境下使用对象的内心需求,在人员伤亡数量最大破坏力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人们往往由于个人力量的弱小而变得束手无策,甚至失去理智。因此,对能够体现人性化关怀设计的地震应急救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应当引起广大设计者及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那么,什么样的应急救助产品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自救,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对受灾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助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人性化关怀的地震应急救助产品设计研究的理念。其次,对人性化的理念深入分析,并提出地震应急救助产品应该从人性化关怀的角度出发,体现产品对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关注。第三,对基于人性化关怀地震应急救助产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人—环境—时间以及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理、心理情感需求分析,从而,总结出共性和个性需求,达到产品能够满足更多的个性需求的功能。第四,本文的核心章节。提出了基于人性化关怀的地震应急救助产品设计的重点,并从人性化关怀的角度总结出了地震应急救助产品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地震应急救助产品设计实例上,为日后在实际的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作用。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如何实现地震应急救助产品人性化关怀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帮助人们更好的自救和互救。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确定应急救助产品设计的独特点,提出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即功能模块化法、色彩、材料、结构、造型的人性化的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最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生理救助与心理救助同等重要。本文研究为地震应急救助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方向,是一套合理且适用的理论,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从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发提出了重建以本科分数线为基准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体系、重建以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为组织机构的(教师)教育学院体系、重建以现
2013年刑事诉讼法专章设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原则方针到适用条件、范围、程序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不甚完善,使得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经济总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各产业的产值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且产业结构的占比也越来越趋近于国际上对三大产业占比的要求;同时,在河北省的金融调控
采用话语录音的方式,以转写和标注过的文字材料为语料,运用AntConc3.2.0统计软件,对1对双胞胎在辅导过程中的领会提取、反面及正面态度等进行了描述,并从总辅导时间、母语使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浏览器已经成为人们上网最重要的工具。人们使用浏览器连接互联网,查看新闻资讯、欣赏影音视频、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购物支付。互联网已经从方方面面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该法的修改亮点进行了经济法解读,并通过经济法的回应性、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中的科学定位、社会中间层在干预经济
<正>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开展了快乐阅读活动:一、课内:阅读的激趣我们每周保证一节英语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与国际一流的承包商相比,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仍存在项目管理水平不高、项目效益整体偏低
本文阐述了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运用现有实践平台,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法,提出了完整的课程改革内容、目标及措施,为进一步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指定监视居住地点应当固定化。"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应以《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为依据加以界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