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针刺被当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然而,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说,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针刺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具有确切疗效,是否采用针刺疗法存在争议。Park及Sze等人分别对1999年前、2002年前针刺治疗脑卒中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均未显示针刺有确切的疗效。国内张世洪等人对2003年8月前发表14篇关于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研究(共1208例患者)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假针刺或者不针刺)相比,针刺组随访期末病死或者残疾率降低,病死或需要住院的人数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与假针刺单独比较时,两组随访期末病死率或残疾人数及全面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将针刺疗法列为Ⅱ级推荐(B级证据),认为针刺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患者意愿使用。那么,针刺到底有没有疗效?作为一名医生,在众多疗法中,是否有必要选择针刺作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治疗手段?患者能否从针刺治疗中获益?我们知道,临床治疗是由诸多的独立因素组成,这些独立要素对总体效果有不同的贡献,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其效应应该包括各组分单独的和交互的作用。中医疗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复杂干预,国外就有学者把针刺作为一种复杂干预,通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索它的复杂干预组成要素。国内一项研究表明:中医临床实践是一种复杂的整体性干预,中医疗效的体现是中医诊疗过程中诸多因素如处方药物、医嘱、心理干预、医患关系和患者依从性等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如何反映这一综合结果呢?回答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疗效评价体系,而基于这一评价体系,选择综合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可以为我们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也是最能反映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综合评价技术可以为中医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即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进行总评价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若干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优劣排序,选取最合适的方法为患者服务。目前国内还很少有报道关于综合评价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情况,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对综合评价在中医药复杂干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并就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做更深入的评价。研究目的1.在中医药领域开展综合评价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中医药疗效评价开辟新的思路。2.深入探讨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评价的现状,同时结合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目前的治疗建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1.构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综合评价模型1.1首先,我们对近十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发表文献进行了分析,了解目前国内类似研究指标使用现状,同时也为下一步专家咨询备选指标条目池的建立提供基础。1.2在专家咨询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基础上,初步建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2.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经典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综合评价模型就针刺与假针刺的疗效比较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两种评价的优劣,同时就目前的临床治疗给出了建议。结果1.构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综合评价模型1.1近十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发表文献分析共获得文献799篇,经过筛选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文献83篇。采用指标使用情况:(1)神经功能测评所有83篇研究文献中,均有相关神经功能测评量表,应用依次排在前5位的量表分别是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2/83,38.5%)、86年第三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疗效评价标准(14/83,15.8%)、改良barthel指数(13/83,15.6%)、Fugl—Meyer量表(8/83,9.6%)及Brunnatrom量表(6/83,7.2%)。(2)中医证候指标总共有10篇文献(12%)对缺血性中风证候情况进行了疗效评价。(3)生存质量在所有文献中仅有2篇(2.4%)报道了治疗期末生存质量分析。(4)终点结局指标有17篇文献(20.5%)采用了终点结局指标进行评价,4篇文章(4.8%)报道了治疗期末的残疾发生率;有4篇(4.8%)文献研究对治疗进行了3—6个月的随访,其中3篇对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了比较,仅有1篇文献报道了随访期末病死率、治疗率以及复发率;有9篇(10.8%)文献报道并比较了针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共有9篇(10.8%)文献描述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标准,其中7篇报道无不良反应,2篇报道有不良反应且描述较好。(5)替代指标有19篇(22.9%)文献报道了治疗期末理化指标变化情况,除了观察治疗前后梗死面积、TCD变化情况外,观测较多的生物学指标分别有血流变(4/83)、丙二醛(3/83)、内皮素(2/83)、血栓素(2/83)、前列腺素(2/83)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2/83)等。从整体而言,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还是比较混乱,缺乏从多个维度对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疗效进行全面评价的研究,建立大家认可的、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较为严峻的课题。1.2基于Delphi法和AHP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1.2.1第一轮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15份,共收回10份,收回问卷全部问卷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66.7%,专家积极系数为66.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2。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协调系数W为0.40,P<0.01,显示专家对各指标的评分具有一致性。从反映指标重要性的集中系数来看,一级指标神经功能、生存质量、终点指标、中医证候、理化指标分别为4.10±0.74、4.50±0.52、4.30±0.79、3.70±0.68、2.80±0.63,理化指标没有达到筛选标准,提示专家普遍认为在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评价中没有必要采用理化指标。在二级指标方面,除了理化指标下属的血流变、梗死面积变化、生化指标等均没达到筛选标准外,其他维度二级指标均令人满意。1.2.2第二轮专家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15份,共收回11份,收回问卷全部问卷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73.3%,专家积极系数为73.3%,专家的权威程度0.83。Kendall协调系数W为0.83,P<0.01,提示专家评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集中程度方面,一级指标神经功能、生存质量、终点指标、中医证候、理化指标集中系数分别为4.46±0.52、4.73±0.47、4.55±0.52、4.18±0.41、3.09±0.70,理化指标仍然没有达到筛选标准。经过前两轮专家咨询,同时经过领导小组讨论,初步确立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评价体系。1.2.3第三轮专家咨询为了提高Delphi法的质量,让专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轮专家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对各指标进行Saaty等级评分向专家举例说明,并让专家试填,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在回收的11份问卷中,共有3份填写不当,satty评分正确率72.7%。主要问题表现在:(1)两两比较时评分错误,跟自己赋值矛盾;(2)另一方面是出现前后矛盾,n与1/n不对称。经及时沟通后,专家基本上掌握了具体评分流程。1.2.4第四轮专家咨询本轮专家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对各指标进行Saaty等级评分,共发出问卷15份,共收回11份,收回问卷全部问卷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73.3%,专家积极系数为73.3%,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全部指标专家赋值经Kendall检验,协调系数W为0.865,经显著性检验,P<0.01,提示专家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以各种专家赋值的中位数作为指标的最终赋值,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初始权重和归一化权重系数,最后确定各指标组合权重,得出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初步线性模型为:其中:Y表示综合评价得分;X1,X2,X3,X4分别表示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X11,X122分别表示第一个一级指标X1下2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X31,X32,X33,分别表示第三个一级指标X3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X41,X42分别表示第四个一级指标X4下2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2.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随机对照研究2.1 RCT结果2.1.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治疗前中医证型比例、Barthel指数、MRS评分、SS-QOL评分、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中医健康量表评分等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基线均衡。2.1.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较前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未见优势。2.1.3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处理组之间SS-QOL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增加SS-QOL评分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2.1.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较前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未见优势。2.1.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健康量表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随着时间的改变不同组中医健康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减少中医健康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1.6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按照国际惯例将Barthel指数进行二分类变量(≤60分为依赖,>60分为独立)分析,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Barthel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1.7终点指标比较(1)随访期末病死率及残疾率出院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以MRS≥3为残疾,治疗组41例患者中有17例残疾(41.7%),对照组42例中有21例残疾(50%)。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复发率出院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41例患者中复发4人(9.8%),对照组42例患者复发5人(11.9%),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45例中有3人(6.7%)出现不可耐受的疼痛,对照组所有45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2.1.8依从性分析治疗组中有2人因为不可耐受的疼痛(不良反应)退出,有1人因为并发症停止针刺及其他康复治疗中途退出,1人因为患者家属要求主动退出;对照组有2人因为并发症停止针刺及其他康复治疗而退出试验,1人主动退出。2.2综合评价结果将两组各指标数值经转换后得到归一化矩阵值,最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分别代入综合评价方程,得出两组综合评价值:治疗组=0.48,对照组=0.42,治疗组>对照组,显示在治疗方案选择时候,治疗组方案应被优选。结论1.通过对近十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发表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评价指标的选取较为随意、混乱,很多评价指标选取还停留在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上面,不能反映研究目的,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疗效评价体系;2.基于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发现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终点指标等是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评价体系中最值得关注的评价指标;3.与对照组(假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相比,治疗组(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健康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方面,均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优势;在终点指标方面,治疗组在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及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优势,同时,针刺较假针刺不良反应有增加的趋势,应该注意监测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采用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值,治疗组(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假针刺结合现代康复),建议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实践中采用;5.基于中医复杂干预的特点,综合评价模式有助于从整体上揭示其优势,适合不同干预方案的优选,值得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7月铝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六倍,创下纪录次高。罕见的价格表现使得中国自2009年以来首度成为铝净进口国。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7月未锻压铝及铝材进
主动声自导鱼雷目标跟踪具有观测基座运动和观测时变的特点,采用Kalman滤波方法进行目标跟踪时,需要利用鱼雷航行姿态参数和鱼雷检测目标信息,通过坐标变换将鱼雷检测目标的
一个学生就是一首歌,或悠扬、或低沉、或轻缓、或激扬,他们每一颗纯洁的心都憧憬着不同的世界。教书育人,老师需要听懂每个学生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世界,清楚他们的梦想。
近年来,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共同参与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确立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重点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带计划。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
原某电厂5台巨型水轮机组自动电压控制(AVC)调节合格率基本为92%左右,近3年时间通过分析励磁系统PSS和调差以及注入式定子保护等方面对AVC调节控制的影响,调整了励磁系统调差
目的构建基于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1(ANO1)的Piezo1调节剂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Fischer大鼠甲状腺上皮(FRT)细胞Piezo1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
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S)逐渐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成为诊断肺炎、气胸、肺栓塞等疾病一种高效、经济和安全的检查方法。目前,LUS在临床上有望替代胸部X
目的本研究通过一项随机单盲三组安慰针对照试验,旨在评价针灸优化方案对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探索针刺优化方案的临床价值和推广前景。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单盲试验
2020年10月5日至6日,第五届湖北杂技金菊奖全省魔术展演在武汉拉开帷幕。国庆节期间的欢乐谷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在这里举行的全省魔术展演更为喜庆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各企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也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企业之间也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想要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