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秋伤于湿”质疑平议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名医喻昌在所著《秋燥论》篇中首先提出质疑,他在援引《素问·生气通天论》时将“秋伤于湿”径直改为“秋伤于燥”。本文介绍了质疑之声始自喻昌的原因,关于质疑的若干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着名医学家,约生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享年七十四岁。关于他的籍贯,历史上记载不一,曾敏行《独醒杂志》说他是真州(今
词汇教学是医古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词汇解释的准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整个句子乃至篇章文章的理解。七版《医古文》教材较之前版,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其次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试点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基于多媒体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动态操作流程,最后提出了具体的
清顺治十三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张仲景祠墓,并请当时任汝南参政之桑芸撰写祠墓记。祠墓记共812字,文中概述仲景生平、冯应鳌遇仲景灵异、张府丞重建仲景祠墓事宜,文词精美流畅,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第一经典,两千年来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至今仍是中医师的必读之书。本文介绍了内经学科的确立及其任务,分析了当前需抓紧的工作,提出了研究目的明确,方法各扬
医古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它不仅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研读中医古籍、开启中医药宝库大门的工具。把医古文作为中医学基础的基础的定位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对于中医院校
自唐代曾文遄着《青囊经》以来,从没有师承的传心注释问世,今恐《天玉经》之理世传,故校释出世,以续先贤绝学。本文根据师承本进行分句、分段注释,采用文渊阁本进行校释,由于师承本
情志即七情五志,《内经》中指喜、怒、忧(悲)、思、恐(惊),是人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大怒(亦称明怒、暴怒)对人体的影响,分析了郁怒对人体的影响,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体质实际上是通过组织器官所表现出来的脏腑气血阴阳之偏倾和机能活动之差异,来了解和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本文介绍了《内经》关于体质的形成,分析了《内经》体质
《内经》诸多篇章多次提及“四时五脏脉”的形态与诊断意义,本文收集和整理有关时脏脉的《内经》经文和注家的注释,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阐发,初步复原了《内经》时代的时脏脉理论,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