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节水农业科技的发展战略

来源 :2004年中国节水农业科技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南方季节性干旱的成因与特征,提出其节水农业的关键是调控丰富的水资源、开源节流、合理配水供水,人为减少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和生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化学节水新技术及保水剂产品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为西北地区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但是,目前市场保水剂普遍偏高和保水剂性能的不稳定限制了保水剂更加广泛的应用。胜利油田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先进的有机无机接枝共聚工艺,研制出了新型高效价低的多功能保水剂产品,并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为推动国内保水剂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艺和产业化生产技术。
施用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小麦的发育性状及小麦增产具有积极的效果。试验表明,在施用保水剂2.5~5.5kg之间,保水剂对小麦发育性状具有显著作用,并以亩施用抗旱保水剂3.5~4.5kg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同时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0.3%~1.0%和降水利用效率0.08~0.36kg/mm。
在综合分析沙地保水、持水、供水特征以及我国沙地非地带性分布的景观特征基础上,阐述了在沙地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发展补充灌溉下的非长效植被(如农作物、饲草料种植)对生态保护的意义。节水技术的应用是沙区植被快速、稳定恢复的保障。减少输水、田间配水及作物利用过程中的水分无效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是节水技术的核心。在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和沙梁地,通过径流汇集利用,充分实现降雨的有效化,利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分钟的樟子松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毛乌素沙地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为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抗旱节水栽培及管理技术提供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并力图进一步完善樟子松蒸腾耗水理论。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Tr)具有明显时间变化特征。多云天天气日Tr日变化总体呈多峰曲线趋势,4~9月各月Tr白
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浅层地下渗流是一种普遍现象,多以壤中流和裂隙潜流的形式出现在坡地的下部或流域的出口处,对这部分水资源进行合理收集是我国北方石质山地雨水利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裂隙水)转化为出发点,在分析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文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概念,并通过坡地岩土水分与水势的测定,得出了坡地岩土不同埋深处的水分特征曲线,同时,根据岩土水分特征曲线,
本文分析了地衣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了地衣土壤结皮形成和特性;并采用双环法的径流小区监测人工地衣结皮对降雨入渗和径流的影响,探讨了地衣作为集雨材料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收集的可行性。提出地衣土壤结皮可以作为集雨材料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集雨面的营建,是极具潜力的绿色环保型集雨材料。
本文通过用micro-lysimeters对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棵间蒸发进行了测定,旨在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在节水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北平原的山前平原区,同其他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对抑制棵间蒸发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其主要作用是在前期;而从水分利用效率等综合考虑,旋耕是比较理想的一种耕作方式。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用水日趋紧张,农田环境污染严重,食品中无公害产品减少,农业节水先进高效的技术由于其昂贵不能在目前的中国农业中广泛推广等问题,提出了保墒灌溉的概念,阐述了其意义,并对我国保墒灌溉的适宜性和节水效益、节肥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墒灌溉在全国的灌区能推广一半的面积,其节水量可达199.98亿m3,相当于南水北调的东线调水量。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半湿润区秸秆覆盖和补充灌溉对小麦水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保墒,配合施肥能有效解决了小麦产量的水分不足问题,配合补充灌溉,将是半湿润地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小麦以NP配合,一次深施为主,用量在NP(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在现有小麦产量水平下可以不施用K、Mn、Zn、Fe等肥料。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措施是一项保墒、稳产、高产,培肥土壤的栽培措施
针对节水灌溉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应从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区域水文循环变化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的理化特性与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地膜覆盖节水机理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水管理、污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