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临床观察

来源 :第五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八届中国西部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ka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灶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在疗效随访中的意义.方法:本科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用131I治疗123例经甲状腺次全切术后,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甲癌和滤泡型甲癌)患者,从中选取11例DTC(男3/女8)伴有肺部弥散性转移的患者,年龄10-72岁,平均41岁,该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在甲状腺切除后,暂未服甲状腺激素并忌食含碘食物,待3-4周伤口愈合良好和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收入我科行131I治疗.每次给予131I-NaI口服液(成都中核高通公司提供)5.55-7.4GBq(150-200 mCi),活度计为CAPINTEC公司,CRC-15型.在给予131I的同时,按常规给予辅助用药.在服131I后5-7天行全身平面显像及SPECT/CT(Siemens公司SymbiaT2)显像.结果:本组123例DTC患者发现肺转移11例(肺转移率为8.9%).11例中3例男性患者,在治疗4次(平均总剂量:26.5 GBq);女性患者中有1、2、2例,分别在治疗2、3、4次(总剂量:14.8 GBq/平均13.9 GBq/平均21.7 GBq)后,肺部和淋巴病灶完全消退;另1例10岁女童,在131I治疗前血清TG 226 g/L,给予3.7 GBq 1周后SPECT/CT融合图像提示:左侧甲状腺少量残余组织,双肺转移灶高度摄碘;左肾上极和中部,以及左髂肌内侧均见摄碘灶.每隔4-5个月后,再行第2、3 4次治疗(总剂量:20.4 GBq).在第四次服131I 7天后,SPECT/CT融合图像提示:除胸腺有生理性摄取外,颈、胸、腹等部位均未见明显摄碘灶.血清TG降至1.32g/L.其余两例女性患者在治疗3次(平均总剂量:15.9 GBq)后肺部转移灶亦见明显减少.对以上11例DTC患者随访观察5-24个月,在各次131I治疗后均无早期不良反应.将SPECT/CT融合显像与全身平面显像相比较,在鉴别病理和生理性摄取、精确定位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本组131I治疗11例DTC次全切术后的肺转移病灶,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81.8%,有效率18.2%).本疗法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用SPECT/CT融合显像随访疗效,与平面显像相比,可收准确定位和提高阳性诊断率之效,尤其在发现较小的或隐匿的转移病灶,具有更大的优势,对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联合脾脏切除对晚期结肠脾曲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晚期结肠脾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脾组20例,保脾组32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0d及术后6个月两组免疫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切脾组与保
目的:探讨微RNA(miRNA)-21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抑制miRNA-21(miR-21)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中PTEN、PI3K、Akt、MMP-9、mTOR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技术抑制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中miR-21的表达并加以验证.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中PTEN、PI3K、
目的:报道和总结胃血管球瘤诊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确诊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总共43例胃血管球瘤(本院2例,文献报道41例),分析及总结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以及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胃血管球瘤多为良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少数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且多为恶性胃血管球瘤.其形态学特点常表现为片状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多为大小均匀的圆形细胞,胞浆透亮较少,围绕于毛细血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我科1961年2月-2005年3月确诊的23例胃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类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早期确诊.23例胃类癌按Rindi分类法均属Ⅲ型,生物学行为表现为肿瘤单发,多位于胃窦部,但可累及胃的任何部位,大体分型多为BorrmannⅡ型和BorrmannⅢ型,生长方式多为团块状和巢状,呈浸润性生长,至少侵及黏膜
[指示性摘要]长链非编码lncRNAs(Long noncoding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分子。其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它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已有上千个但有关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lncRNAs的功能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肝癌起病隐匿,确诊时多数患者属于中晚期,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介入、局部治疗(如射频、微波等)、放疗、化疗、中医药以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多学科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可以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取得最大获益。本文对于肝癌的综合治疗现状作一述评。
目的:探讨有氧健康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76例术后进行6个月的有氧健康操锻炼,对照组176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6个月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上肢肩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大,且P<0.01,有显著差异.上肢水肿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有氧健康操有效促
目的:探讨术中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颈椎肿瘤患者术后稳定性重建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评估.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哑铃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术中均行一侧的椎弓根的切除,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术中在计算机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共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8枚,对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
目的:为掌握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和行为知晓率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健康干预为主的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308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居民肿瘤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进行调查,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分为一般情况、肿瘤相关知识、肿瘤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和对肿瘤早期发现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结果:居民对癌症的早期信号知晓率不高,仅为28.6%和39%;对预防肿瘤的生活
软组织肉瘤75%属高度恶性。诊断明确时易出现早期转移,手术机会小,单纯手术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很高,术后约80%患者两年内出现远处转移,多为肺转移,危及生命。常规有效化疗药物为:阿霉素、异环磷酰胺、氮烯咪胺、长春新碱,三药联合有效率约30-50%,总5年生存率约40%。化疗多年来已进入平台期,如何提高软组织肉瘤疗效,人们需要新的药物和方案来提高5年生存率。自近年来内皮抑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逐步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