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副词“都”与法语“TOUT”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也称“统括性副词”、“总括性副词”,是汉语中典型的充当状语的副词,一般用在谓语前,其语义所指范围一般都在它的前面。法语的“TOUT”及其变位形式“TOUTE,TOUS,TOUTES”(后简称TOUT)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与“都”互译,在句法结构上不仅可充当状语,也可充当主语、定语、宾语和介词宾语。因此汉语的“都”在虚词中是母语为法语的学生学习的难点,除了“都”本身的语法特点外,“TOUT”在句法、语义等功能上与“都”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正确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统计发现,法语国家学生在使用范围副词“都”时所发生的偏误,一半以上是由于误用或错把“TOUT”硬翻过来所造成的。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词在三个平面上的比较,找到一些规律,比较异同,以期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都”的用法。
其他文献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句型。历史上语法学者一度对这种句型颇为关注,传统语法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值得重视的成果。本文介绍了位移动词的论元和论元等级序列,阐述了存现句的理想认知模型及论元形式与句法结构,分析了存现句的体范畴。
蒋严(1998)认为“都”只有一个意义,即表示全称量化,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总括义,而出现在“连……都”中的“甚至”义和所谓的表“已经”的意义都是从第一个意义通过上下文推导出来的。本文介绍了三分结构的概念以及焦点对三分结构的影响,对可能的例外和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词类问题中难解决的是兼类问题,在兼类问题中“动名”兼类占比重最大,又是最难处理的。我们在寻求一种理论上立得住,实践上有价值的解决方法。相对来说语言事实更实在、更客观、更有生命力,真实语料永远都切实有用。本文介绍了客观动态标注的内容、目标与方法,阐述了“动”转“名”的核心语义转变与功能分布,论述了“名”转“动”的核心语义转变与功能分布,分析了词性转变、词类归属与功能分布。
情感情感,《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本文介绍了情感及情感的表达,阐述了情感形容词的判定、句法功能以及语义指向。
趋向动词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同时“来、去”的研究又是趋向动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成果更为丰富。前人对“来、去”的研究涉及其词性、句法功能、语义、语用、认知/参照点、语法化等诸多方面。但这些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讨论。而这些争议往往是由于对“来、去”的历时发展过程研究得不清晰造成的。本文拟考辨趋向补语“来”的起源,以期对共时研究提供历时的证据。
一般而言,性质形容词表述的是弥散量,是无界的,句法上的表现就是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状态形容词表述的是固化量,是有界的,句法上的表现就是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因此这也被看作是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但是随着发展,现在有一些状态形容词逐渐能够为部分程度副词所修饰,突破了人们以往的认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分别介绍了受低量级、高量级及定量(指示)程度副词修饰的状态形
“咑”作为句中助词,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主要用于加强语气。它经常和副词“还”连用,对副词起强调的作用。本文对前置词“咑”的功能及句式要求展开讨论。
关于“的”字短语,有几种说法。一是省略说,着眼于“的”字短语的来源;二是指称说,着眼于“的”字短语的功能;三是附着说,着眼于“的”的使用特点。“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探讨。 本文对“的”字短语的定义、形成、语义特征及功能进行探讨。
沈阳(2001)对汉语句法结构中论元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现象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分裂移位”的定义:当原来构成(或可构成)整体论元NP的组成成分在结构中分别独立存在,就是论元NP的分裂移位。从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方向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置论元NP分裂前移,另一种是句首论元NP分裂后移。本文只讨论句首论元NP分裂后移的条件以及句首NP分裂后移的句式成因。
要准确地把握两词相似义项的细微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副词“也”和“还”在许多语法书上都已经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本文主要想通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对“也”和“还”作一些具体的比较与分析,努力把握两者的细微区别,以期对留学生的虚词教学,尤其是“也”和“还”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