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锚定式颈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颈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锚定式颈椎融合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1年8月-2013年6月对82例颈椎病患者122个间盘采用零切迹锚定式颈椎融合器在椎间盘切除减压的基础上进行椎间融合。其中应用MC+51例(单嵌片)76个间盘,ROIC 31例(双嵌片)46个间盘。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本组共38例病人,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33.8岁).根据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Tiles B型16例(B1 5例、B2 7例、B3 4例),Tiles C型22例(C1 8例、C2 9例、C3 5例).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技术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以及血管移植术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自2013年至2016年共45例患者,62指。
目的 分析一期后前路联合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成年人腰骶椎结核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资料2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临床影像特点,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8.9±14.3)岁.病程10~21月,平均(16.1±2.7)月.脓肿累及椎旁11例,脓肿累及腰大肌9例,脓肿累及椎管5例,无明
目的 观察研究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在本院进行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45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结构性植骨治疗,手术采用侧卧体位,硬腰联合麻醉,外侧入路,术中切开关节囊,去除骨赘,游离体,小粗隆上方1-1.5cm截骨,充分显露髋臼外上方,暴露骨质缺损处,剔除软组织,将髋臼后上方做成粗糙植骨面.
目的:目前部分断指病人,在受伤过程当中,会导致远端离断部动脉缺损,这种情况主要会发生于远端(或拇指)指间关节旋转撕脱伤所导致的远端动脉抽离、及指尖切割伤所导致的指尖动脉弓及其终末分支的严重损伤。对于这类病人,由于离端部难以找到可用于吻合的动脉,往往导致再植的失败。
目的:研究基于磁共振影像(MRI)的移植物成熟度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的第一年预测临床和功能评分 方法:本研究纳入单侧ACL重建患者,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采用3.0 t MRI扫描检查膝关节.在同一天进行临床检查,包括主观的功能检查(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度评分),膝关节KT-1000测试.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在缓解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67例骨科全麻术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32例),其中男性患儿154例,女性患儿113例,观察组中男71例,女61例,其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3±2.7岁;对照组中男68例,女67例,年龄最小1岁2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6.5±2.4岁;267例患者中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
目的:运用3D数字技术研究髋臼后柱顺行拉力螺钉置入的安全区域. 方法:利用MIMICS和Geomagic Studio软件重建出59例删除了内三角面片的正常成人左髋骨三维模型.在MIMICS上降低模型透明度,并旋转至与后柱轴线横断面垂直的透视角度,调整模型位置,当髋臼后壁和四方区分别重叠为一条线时,其与髋臼投影可围成类三角形的最大透明区域,该区域为后柱通道的投影,可容纳一枚最大螺钉,测量其直径与方
目的: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多由暴力外伤引起,造成损伤节段以下感觉、功能、运动障碍.SCI发生后的病理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阶段,在整个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机制,包括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兴奋性毒性、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神经细胞凋亡、胶质瘢痕形成以及自身免疫损伤等.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测量与评估,并比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