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於超寬頻的20-30GHz CMOS收發切換開關

来源 :2009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电科技研讨会暨博士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电路系采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体进行模拟并且利用TSMC标准CMOS0.18μm1P6M制程,完成设计与实现一具有高隔离度及低插入损耗之20GHz~30GHzCMOS收发切换开关,并应用於超宽频(Ultra-Wideband,UWB)。此收发切换开关为对称性设计,故量测时以单一模式进行,其模拟结果为返回损耗-13dB~-21.5dB、插入损耗-2.5dB~-2.9dB、隔离度-20dB~-30.8dB、1dB增益压缩点18dBm~24dBm,晶片面积0.651x0.671mm2。
其他文献
淮北市区域内严重缺水以及所产生危害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完全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势必要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方位开源、节流;多角度的开展节约、挖潜;统一优化配置、调度;适时有效实施区外调水等综合措施并举,及时、有序、积极应对、高效防控“缺水危机”、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确保淮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论述了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泵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提高开发区泵站管理水平提出了创造良好的泵站管理环境、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做好资料汇编整理等建议。
地理路由算法由于其可扩展性,已成为AdHoc网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现有的大部分地理路由算法是基于理想链路环境设计的。然而,在现实不可靠的链路环境下,这样的地理路由转发方式将导致较低的投递率和网络寿命。本文考虑有损链路环境,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地理路由算法ELGR(Energy-efficiency and Load-balance geographic routing)。该算法基于数据包接收率PRR(
空间空洞的利用是指次用户在主用户通信时也发送数据,但通过严格限制次用户的发射功率,使其对主用户的通信不产生影响,相比于传统时、频空洞的利用,可以进一步增加传输机会并提高吞吐量。本文将针对有中心节点控制的认知无线电网络,提出一种空间空洞的机会接入方案并解决下行链路基站发射功率的优化问题。同时,功率优化需要预先获得主用户的位置,这必然涉及到主用户定位算法,通过对定位误差的考虑,进一步控制了SU对PU可
使用棱镜光交换元件建立activesplitter/activecombiner网路时,藉由结合两者之特性,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省整体结构的尺寸,以及将元件数从2N2-2N减少至2Nlog2N,更可以完全消除内部连线和交越点。使用简化的棱镜光交换元件建立此网路时,可以有效地将系统的功率损失从2log2N(2LEOHWP+LPBS)(dB)减少至2log2N(LEOHWP+LPBS)(dB)。最後在输入
软性电子的应用日益普及,其相关应用包括健保IC卡、晶片信用卡、身分证、电子现金储值卡、保密的门禁卡及身份辨识卡等等的智慧型卡片,所使用的都是可挠式软性电子诉求。由於智慧卡可以作储存、逻辑运算,拥有高安全性、携带方便及一卡多用等特性。不但改变我们消费模式,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所潜藏的市场商机更是厂商所觊觎,所以目前智慧卡应用旋风从欧洲和亚洲逐渐蔓延至全球的现象看来,相信未来软性电子技术,在全球以
论文提出了一种在互联网上实时传输多视点立体视频的传输系统。视频流采用H.264/AVS格式编码。由于多视点立体视频庞大的数据量,系统通过两个IP信道内分别进行传输。针对网络中的丢包现象,该系统采用一种新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利用各个视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丢失数据恢复。此外,提出了一种多视点立体视频错误隐藏的算法,用来解决IP网络传输中的丢包问题。最后,试验结果表明了该多视点立体视频传输系统的可行性。
在认知无线电蜂窝网络中,提出了减少信道切换的MAC层信道感知算法。首先联合信道利用率和信道从闲到忙的状态转换概率对信道空闲质量进行了衡量。在单个次级蜂窝小区场景下,提出信道空闲质量降序(CIQDO)的MAC层信道感知算法进行动态频谱接入。在多个次级蜂窝小区场景下次级用户间动态频谱接入时,当多个次级蜂窝小区同时感知到某一信道空闲并同时接入时会产生信道碰撞问题。为解决对信道资源的竞争产生信道碰撞问题带
提出了一种符合ISO/IEC18000-6C标准的无源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应答器的低成本阻抗匹配网络。该设计基于复功率波反射系数的概念,修正芯片输入阻抗,在片内添加阻抗匹配电路。通过变化芯片阻抗和天线共轭匹配及失配间切换,有效完成信号的调制反射。提出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读写器、应答器天线和芯片之间实现了功率传输的最大化,提高了芯片输入电压以及
自1976年seliga提出双线偏振雷达(DLPR)设想后,在过去的三十来年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偏振体制应用于气象探测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80年代,基本上是在常规雷达上改装双偏振,获取ZH、ZDR参数来进行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到了90年代,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推出,人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加装双偏振的方式来探测KDP和ρHV等参数,借以识别冰雹的相态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