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严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19例严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Gustilo分型,其中ⅢA型10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46岁;男14例,女5例;车祸伤为12例,高处坠落2例,工业损伤5例。一期急诊行清创缝合VSD负压冲洗灌注引流及有限内固定;6~14d后,患者伤口情况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感染、皮肤坏死的情况,AOFAS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支撑接骨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通过支撑接骨板治疗16例后侧pilon骨折,男11例,女5例,年龄23~62岁,平均37.6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显示的骨折线累及范围选用后外侧入路或联合入路(后内侧加后外侧)复位固定后踝骨块.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临床评估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
会议
目的 探讨采用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17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5个月.其中优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5%.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有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目的 讨论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我科对22例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外踝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选用接骨板或张力带固定,探查内踝有无压缩,压缩者采用自体骨移植固定,选用张力带或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35个月,采用Mazur等制定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易发生内踝骨质压缩,关节软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与后踝骨块固定对旋前外旋Ⅳ度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重建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12例闭合性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2例患者术前CT检查示均有后踝撕脱骨折及内踝骨折.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0~63岁,平均47岁.左踝5例,右踝7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定期复查.外踝行接骨板固定,内踝及后踝行螺钉固定,下胫
目的 评价3D-CT在足踝外科手术中对复位效果及内固定位置的评估作用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32例在足踝部手术中应用3D-CT评估复位效果及内固定位置.其中,踝关节骨折5例,跟骨骨折10例,距骨骨折6例,距下关节及踝关节融合手术各4例,跖跗关节损伤3例.术中分别在复位后及固定后进行3D-CT扫描,发现复位效果或内固定位置不佳者及时调整,记录平均扫描及评估时间、复位及内固定调整
会议
目的 初步探讨CT数据三维重建测量对于后踝骨折诊断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评价,取15名正常成年人足踝CT数据进行minics三维重建,按照Macko和Rassch提出的后踝骨折切割模型利用geomagic软件进行不同骨折大小的切割,分析切割模型占远端关节面比例的数据以及相关关系。结果 两种生物力学研究结果中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比例无统计学差异。骨折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比例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下段后侧滑动接骨板复位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腓骨下段后侧滑动接骨板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22~82岁,平均40.3岁,其中包括Ⅲ度11例,Ⅳ度27例.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腓骨肌腱鞘,采用重建接骨板塑形后紧贴固定于腓骨下段后侧,骨折近端取3枚螺钉固定,利用接骨板
会议
目的 新鲜尸体标本测量踝关节外侧韧带与外踝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腓骨尖游离小骨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解剖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膝关节以下新鲜尸体标本10具,来自中华医学会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进行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解剖,测量韧带与外踝尖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侧位腓骨远端划分为9个区,分析不同位置的游离小骨可能累及的不同韧带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合理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后外侧人路行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采用改良的踝关节骨折后外侧人路治疗后踝骨折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1~83岁.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4例.旋前外旋型4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改良的后外侧跟腱一腓骨间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拉钩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行3层
目的 在旋前暴力导致的踝关节骨折中,常同时累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和后踝。比较同时累及下胫腓联合韧带与后踝的损伤中,固定下胫腓联合与后踝的对踝关节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与下胫腓联合韧带断裂),其中单纯固定后踝骨折(PMF)18例,单纯固定下胫腓联合(SF)21例,同时固定后踝骨折与下胫腓联合(C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