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与日本

来源 :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烈钧是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曾三赴日本,与日本关系甚为深长。两次在辛亥革命时期,同辛亥革命密切交织在一起。一次在1924年,作为南方大本营海陆大元帅孙中山特派驻日全权代表使日。历史考察三次赴日,无论对研究李烈钧还是民国史、中日关系史显然都是必要的。本文介绍了李烈钧与日本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胶液毒性对人体健康和文物的损伤、耐潮湿性、耐高温性、耐碱性、不易去除性、柔韧性等方面提出了在潮湿气候环境中不宜用"502"瞬间粘结剂作为文物修复材料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文物商店通过查阅吉州窑文献资料,了解吉州窑的烧造历史及胎釉特点,制定修复方案,采用清洗、加固、补缺、打底、作色等传统方法成功修复了宋代吉州窑花釉圈点纹梅瓶.
本文介绍了化学防治法消除杀灭藏品害虫的优缺点,回顾了我国古代利用天然,野生药用植物保护纤维质地文物的经验,阐述了野生植物灵香草在有机纤维质地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
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同行经验和教训,论述了纸类绘画作品文物、书籍类文物、油画和版画类文物在布展、撤展、租借、照相、运输、包装过程中的保护性操作规程.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出土的丝织品现场揭取过程,并从丝织物回软、加固、纺织结构、灭菌保存等方面论述了丝织品室内揭展处理方法.
本文运用传统的针线法对辽代盘球纹绫绵袍进行了修复,并在修复保护中对辽代纹饰、形制、制作工艺进行了论述,修复效果良好.
本文通过对青铜器腐蚀层矿物组成、分层结构和金相组织的分析与比较,研究青铜器粉状锈在腐蚀层分层特点以及元素组成、金相组织等方面与未染粉状锈的异同,为进一步探讨粉状锈生成的机理提供依据.
本文从不同地区出土的不同时代的十多件铁器文物锈蚀产物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所有锈蚀产物成分中均不含FeO,这不仅对长期以来认为铁锈成分主要是FeO的结论提出质疑,指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种不同构相的FeOOH和FeO.对铁器的锈蚀因素和锈蚀机理提出新的看法,进而对铁器文物的保护方法、保护材料、保护环境作出新选择,并对十多件腐蚀极其严重的铁器成功进行了保护处理,效果十分明显.
本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O.C.)对青铜在模拟环境介质0.028mol·LNaCl+0.01mol·LNaSO+0.016mol·LNaHCO中局部腐蚀孔内或裂纹内的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通电32h后闭塞区内溶液的pH值由7.00降至5.03,与此同时Cl和SO向闭塞区内迁移,其浓集倍数分别是6.31和2.93;测定了闭塞区内外铜、锡、铅金属离子的浓度,据此计算出溶解因子f小于1,f铜>锡,腐蚀速度为
邓演达属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被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必要性所困扰。一种紧迫感,一种认为中国正处在被强大的达尔文主义势力吞噬的巨大危险之中的紧迫感,激励着他这一代人急切地采取行动。邓演达是这行动的一代的一员。他才智超群,精力充沛,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些品格强化了他的行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将对邓演达不断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疏远的过程作一分析,并探讨这一过程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