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鳞癌干细胞样细胞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

来源 :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为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方法:运用微球体培养的方法富集头颈鳞癌干细胞,通过细胞膜蛋白组学方法筛选头颈鳞癌千细胞样细胞及贴壁培养的肿瘤细胞的膜蛋白表达差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验证可能作为头颈鳞癌干细胞的靶蛋白,并应用临床标本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验证。 结果:通过膜蛋白组学共发现差异膜蛋白123个。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膜蛋白多涉及细胞粘附、受体,通道等相关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验证CD44,CD66,CD47f,CD98,CD71,CD104等差异蛋白在头颈鳞癌微球体中的表达情况,发现CD44,CD49f,CD166,CD104等在4对头颈鳞癌微球体中表达均增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差异靶蛋白在头颈鳞癌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发现CD166多表达在肿瘤细胞包膜上,在正常上皮中几乎不表达。分析CD166与临床相关参数间的关系发现,CD166与头颈鳞癌复发(p=0.016).及预后密切相关(p=0.040)。 结论:CD166可能是头颈鳞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可能作为头颈鳞癌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髁突骨软骨瘤基于CT的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61例髁突骨软骨瘤病例,回顾了临床和影像表现.结果:根据关节面累及程度,髁突骨软骨瘤分为2类:Ⅰ型-局限型,共50例(82.0%);Ⅱ型-弥散型,共11例(18.0%).根据瘤体生长的部位,Ⅰ型中又分为5种生长方式:前/前内向(58%)、后/后内向(6%)、内向(16%)、外向(6%)和巨大(14%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切除后行咽胃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一2009年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患者42例(其中下咽癌25例,颈段食管癌5例,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12例),男性36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8.6岁;其中22例行术前计划性放疗,剂量为40-SOGy;2例行根治性放疗,剂量为50-70Gy;保全喉功能14例,所有病例均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咽胃吻合术,所有病例均行
目的:探讨CCL2/CCR2轴对肿瘤细胞神经侵袭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应用趋化因子芯片筛选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模型的培养液,发现CCL2呈现高表达;检测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系中CCL2受体CCR2的表达状态,多种肿瘤细胞系呈现高标达。体外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的CCL2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等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下游蛋白的表达;应用shRNA技术,建立CCR2基因敲除的
目的:检测透明质酸合酶2 (hyaluronan synthase 2,HAS2)在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zone fibroblasts,NFs)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CAFs介导的舌鳞癌细胞系Ca127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从同一舌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获取CAFs和NFs。免疫
为及早发现血液循环障碍,赢得抢救时间和机会.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术术后观察频率、颜色、温度、质地、毛细血管充盈实验、针刺出血实验,表明,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的移植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好发时期为术后72h内,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发现,及时探查。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成为本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口腔颌面部的肿瘤良性比恶性为多,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为辅.口腔颌面部肿瘤有以下特点:患者常承受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疾病可造成长期食物摄人不足、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等,使患者营养状况低下;由于肿瘤对
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癌痛和疼痛信念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方便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口腔领面外科口腔癌住院患者120例,于术前1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癌症疼痛情况调查表》及《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结果:口腔癌患者发病初期癌痛程度以轻度为主,术前癌痛程度以中度为主,癌痛性质以间歇性及持续性疼痛为主。癌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
目的:改变游离前臂皮瓣移植病人供臂保护措施中的不合理环节,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析原有供臂保护流程实施中的不足或弊端,通过成立流程团队、自制供臂保护标识、加强部门沟通、优化环节、规范带教工作、流程图展示,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制定出新流程.结果:流程再造前后误伤供臂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7.80%下降到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持续流程改进后新发不良事件.结论: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