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臣子稱君為“汝”現象試論

来源 :第六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以前,臣子称君为“汝”是比较正常的社会现象.进入战国,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後,等级观念不断强化,故秦朝以後的臣子,不敢再以“汝”称呼君王.由於先秦典籍则大多经过汉人整理,掺入了後世的思想观念.而作为“六经”之一的《尚书》、《诗经》等书,因其崇高的经典地位,後人不敢轻易改动,故而保留了一些臣子称君为“汝”的原始材料.大量形成於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的出土,为重新认识臣子称君为“汝”的现象提供了条件.
其他文献
“景桓昭穆”是汉简《苍颉篇》中形容美德的一组单词.“景”与“昭”近义,都有“明”的意思.“桓”与“穆”近义,都有“和”的意思.四者都用於形容美德.“景”“昭”与“桓”
秦汉简牍中均发现了数量不少的习字简,把习字简分为抄写简和练习简,由於抄写简和字书相关,研究着述颇丰,练习简的研究相对较少,练习简是当时人们留下的识字的真实记录,被学者
“迁刑”作为秦汉时期的主要刑罚之一,但是在其最初实施阶段的主要功用其实是“实边”,后来发展为一种“连坐刑”,与此同时也以一种“正刑”的姿态出现,自然作为“连坐刑”意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中披露了不少传世文献缺载的史事,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结合学术界的现有成果,辅以个人的认识,对武姜、郑庄公、大夫三者的对话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北大汉简《妄稽》采用两两对比的写作手法,充满讽刺意涵:周春之贤对比妄稽之丑;虞士之美对比妄稽之妒,利用“妒心”贯串两个主题,前半部(简45以前)凸显“何为贤”的主题,後半
文献的成书年代是文献研究最基本的重要内容,若这一问题都未能得到正确解决,则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都会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发掘者推断张家山汉墓墓葬的年代是西汉早期,根据该
清华简《耆夜》简文为西周伐耆这一事件提供了一条新的证据,但同时表明战国时对此问题有多种说法存在,并不能解决文王还是武王伐耆的问题.《耆夜》中的《蟋蟀》诗提示《蟋蟀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汉简日书有“帝篇”,整理者释文及解说存在一些问题.改释并重新断读后与睡虎地、放马滩秦简相比较,可知港简有不少改动之处,如句式、用词等,尤其是用星
“分”在简帛方剂文献中计量药物的情况很常见,其意义学界有“等分说”、“容量单位说”、“怀疑说”三种.在对《五十二病方》、《武威医简》等简帛方剂文献及有关简帛中的“
对西北屯戍汉简中的“(恶)”字,学界多有不同意见.通过分析字形,考察使用语境及汉代屯戍遗迹相关实物可知,“(恶)”即是“垩”,两者是异体关系,在西北屯戍汉简中指“石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