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的体质分类,并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社区人群抽样调查,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评定和以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结果:被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623例,年龄平均63.92±10.55岁,腰围84.72±10.91cm,BM124.60±3.46;高血压病患者中腻滞质(Nizhi)占55.4%、燥红质(Zaohong)占22.1%、倦晄质(Juanhuang)占5.8%、正常质占16.7%;按照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中危和高危人群占97.7%,在这些中危和高危的患者中腻滞质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体质类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年龄大、吸烟和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分别为0.001、0.003、0.0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以腻滞质和燥红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要特征,中医临床的辨证分型是从两种体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体质类型决定了证型;腻滞质的高血压患者比其他体质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更高,进行早期干预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对目前较为常用的6种泡沫金属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进行了概述和分析。这6种模型包括:立方胞模型,Gibson—Ashby模型,八面体模型,十四面体模型,Voronoi模型和三维随机球模型。不
目的:中医诊断学中纯粹关于手诊的相关论述较少,多散见于各种中医古今专著中,这种分离状态影响着手诊法的发展和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医古典医籍以及近现代医家的论述进行归纳、
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载体,它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一般情况下,国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甚至一个国家也有因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方言差异。因此学习好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进行过无数次的探讨。高效课堂的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高效率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
会议
  依据络病理论探讨脉络病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根据络病理论,思考由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组成的加味生脉补心丹治疗冠心病有效性的合理性。在
  目的:建立并评价哮喘大鼠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肾阳虚哮喘模型组,每组10只.肾阳虚哮喘模型组采用地塞米松混悬液灌胃结合
会议
微观辨证是中医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检验,这是发展微观辨证的方法原则.微观辨证是时
  作者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凝血与纤溶系统、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等改变阐述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相关指标
  目的:以中医辨治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医案、验案为对象,探讨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脑梗死经验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