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法律词目的英译--兼谈对双语辞书编纂者的要求

来源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辞书协会,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法律词目的误译,然后以此为引子,讨论了对双语辞书编纂者的要求.文章认为,双语辞书编纂者在从事辞书翻译时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然后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辞书学和翻译学知识.只有这样,双语辞书的翻译才能得到切实提高,双语辞书的总体质量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其他文献
鼻韵母在汉语声韵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准确习得鼻韵母是学习者掌握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方面.许多对外汉语教师(董玉国,1997;张红蕴,2010)及研究者(王韫佳,2002;汪航,2012;王渤文,2013)发现,日本学习者难以习得普通话鼻后鼻音.林茂灿、颜景助(1994)将普通话鼻韵母分为元音稳定段、鼻化段和鼻韵尾三个部分,其中元音稳定段与鼻化段是对元音部分的细分.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中日被
根据词重音定义及汉语音系特点认为汉语没有词重音但有音步重音.汉语声调具有区别词义功能,就无须词重音区分词义;汉语单音节词频占绝对优势,缺乏词重音存在条件;社会发展使汉语轻声数量锐减;所以汉语没有词重音.但汉语有"音步重音",汉语音步是节奏最小单元,音步边界有停延标志;同一基调音步时值相对稳定;音步中存在轻重音级差;汉语音步可能是词、词组,也可能是语素或非语言单位.本文列举汉语韵文、散文和口语的音步
本文通过对中韩发音人单韵母ü前接不同声母时的F1、F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韩国学习者F1的起点、中点值普遍高于汉语母语者,而末点值又普遍低于汉语母语者;韩国学习者F2的起点值低于母语者,而中点、末点值则又显著高于母语者;韩国学习者F1的后段是逐渐下降的,而汉语母语者则是逐渐上升的;韩国学习者的F2呈现出明显地上升趋势,尤其是F2的前段,而汉语母语者的F2则有轻微的降低.从声韵母协同的角度来考察
声纹鉴定中的语音特征包括听觉特征和频谱特征。语音的听觉特征是个人发音器官特性、发音习惯特性和讲话习惯特性表现在口语中的各种征象;语音的频谱特征是个人发音器官特性和发音习惯特性表现在声纹频谱中的各种征象。过去我们把嗓音音质特征归类到听觉特征,包括共鸣方式、嗓音纯度、平均音高以及音域宽窄等,由于只能进行粗略的定性描述,故作为参考特征来使用。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嗓音音质特征,提高这项特征的鉴定价值,我们通
本文根据作者长期以来参加WHO(世界卫生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WFCMS(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及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全国科技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和主持的有关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项目的体会,并结合术语翻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就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主权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国际标准化中医名词术语所必须坚持的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等基
长期以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同一中文术语同时拥有多个英文译语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可能是源于对同一中文术语的不同理解或是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造成的.本文从中医学概念的源流和翻译策略的主要争议——西医学术语的使用两方面提出并论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应从哲学角度考量.从概念的源流来看,大多数代表中医学专门知识的概念在中医典籍中首次通过隐喻、以类比的方式命名、形成,体现着中医学特有的
中英法律术语互译在中国入世后大规模兴起,但10年的法律翻译历史暴露出许多必须马上着手解决的问题:术语翻译缺乏规范化、缺乏归化、过多异化、直译、缺乏法理理解和阐释、不成体系、语言晦涩难懂、法律翻译文学化等.其原因可归纳为:缺乏合格的即懂法律又精通中英两种语言的复合式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引进机制、缺乏法律翻译协会的统一协调和规范.据此,本文提出规范我国法律术语翻译的措施:法律名称和术语的归化翻译、异化加解
本文首先回顾李照国(1996)、Wiseman (2004)以及WHOIST(2007)提出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翻译原则,并指出各原则的优势与不足.术语的翻译过程是术语的二次形成过程.从术语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术语形成的基本原则,本文指出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翻译应注意透明性、连贯性与简洁性.透明性、连贯性与简洁性三大原则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翻译,衡量并选择现行中医药学英译名词术语.
本文通过对一个跨学科术语Interoperability一名多译的个案情况分析,说明术语学知识对于专业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Interoperability由于概念繁杂晦涩等因素,造成了术语混乱与定名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概念派结合词义派的方法,即以概念为先导结合词义搭配关系的方法,尝试提出了该术语概念的三个译名,目的是能够在中文中确定其词义及其相关概念.
"翻译等值"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翻译界,现在已成为很多界内人士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之一.在这一概念框架下,涌现出了对"等值"中"值"的理解.如何做到"等值",站在学术高度研究"等值"的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课题.随着中国自身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继续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作品或专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其中也不乏国外经典法律文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