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中期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维生素A需求量的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273、1278、1962、3155、4105、4931、5751 IU kg-1的7种饲料在流水系统中饲喂初始体重为(69.39±0.08 g)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106天.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P<0.05),在273和5751IU kg-1处理组显著较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对血液血红蛋白(Hb)含量以及血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P <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在1962和3155IU kg-1处理组显著较高.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对异育银鲫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干物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3155 IU kg-1组较高.不同维生素A处理组异育银鲫的全肠碱性磷酸酶(AKP)、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KP活力在273和1278IU kg-1处理组较低;在5751IU kg-1处理组,肠道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对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提高鱼体和肝脏的脂肪含量以及血浆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而对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血浆的维生素A含量(P<0.05).以血浆维生素A含量为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得出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2698 IU kg-1;根据维生素A对养成中期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消化功能以及脂肪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其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1962-3155 IU kg-1.
其他文献
  为研究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中补充不同水平蛋白酶对异育银鲫生长、营养物质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设置含鱼粉9%的高鱼粉饲料(正对照),含鱼粉3%的低鱼粉饲料(负对照),及
  α-水芹烯(α-PA)在食用性蔬菜、香辛料及草本植物(herb)之精油中是重要的活性成分。為了瞭解α-水芹烯在甲殼類動物的功能及其調節作用,我們利用α-水芹烯來探討白蝦細胞
  本实验以中华鳖稚鳖(平均体重24.86±1.00g)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投饵频率对其摄食生长和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的影响.选取中华鳖稚鳖68只,按日投饵1
  采用胆碱含量分别为44.79(对照组)、163.95、278.7、574.29、1076.52、2124.29和4477.72mg/kg的7组纯化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5.24±0.07)g的胭脂鱼幼鱼8周,考察饲料中
  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能量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PPARγ在鱼类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调控鱼类能量代谢和解决脂肪沉积过量等问题提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4.34±1.58)g的鲤鱼12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桐油、菜籽油、棉籽油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生长、非特异性免疫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加工过程中副产大量的碳四烯烃,将碳四烯烃进行歧化反应生产丙烯是增产丙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碳四烯烃歧化制丙烯用的铼基催化剂,由于所需的
  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是摄食低鱼粉饲料无法使鱼类的生长达到最佳状态,然而其分子应答机制并不明确.本实验选择肉食性鱼类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亚麻酸/业油酸(0.01、0.34、0.68、1.03、1.41、1.76、2.15)对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及肝胰脏和肠道雷帕
  葡萄糖激酶(GK)是糖酵解过程中催化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关键酶。本实验以不同食性鱼类一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以糊精为饲料糖源,共设置6个处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