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甘肃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拟行房室缺修补术,法四根治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n=30.A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舒芬太尼2 μ g/kg,术中静脉持续泵注舒芬太尼2 μ g/(kg·h);B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4-5 μ g/kg,劈胸骨前、体外转流前分别追加芬太尼,使用药总量达30 μ g/kg.术中根据循环体征波动情况追加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其余麻醉用药相同.分别监测并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5 min (T2)、劈胸骨时(T3)、体外转流30 min (T4)和停体外转流30min (T5)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T1、T2、T3等时点采血测定血浆乳酸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观察比较停用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CPB时间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T1、T2时HR,MAP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 T4,T5时HR、MAP均有升高(P<0.05);B组T1、T2时HR、MAP均有明显下降,其中HR与TO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HR、MAP均有明显上升,与TO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4时点乳酸水平升高较A组明显(P<0.05).T1~T3时F组的NE、Cor、Glu的浓度均显著高于TO时和S组(P<0.05),而S组则无显著变化;A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诱导时均有呛咳发生,A组未观察到肌僵,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血浆儿茶酚胺的释放,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的麻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基底神经节的主要信息入口背侧纹状体和信息出口黑质网状部参与睡眠觉醒调节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脑立体定位方法将携带Cre酶依赖表达的药理遗传学兴奋型元件hM3Dq、抑制型元件hM4Di或光遗传学兴奋型元件ChR2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注射到腺苷A2A受体-,多巴胺D1受体-cre小鼠背侧纹状体,小清蛋白(parvalbumin)-cre小鼠黑质网状部。通过腹腔给予氧化氯氮平(Clozapine N
目的:研究显示电刺激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可以加速实验动物从丙泊酚、异氟醚全身麻醉苏醒,说明大脑中多巴胺能通路在促全身麻醉苏醒中有重要作用.中脑导水管腹侧周围灰质区(vPAG)是脑内重要的多巴胺能神经核团,且参与睡眠行为.但vPAG区多巴胺神经元是否也参与了全身麻醉过程,尚不清楚.故本实验借助活体脑区毁损和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探讨vPAG核团多巴胺神经元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全麻
会议
目的: 全身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近170年历史,而其引起意识消失等麻醉状态发生的神经机制仍然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中的蓝斑-去甲肾上腺素(locus coeruleus-norepinephrine,LC-NE)能调质系统在全麻状态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关于麻醉药是如何作用于LC-NE系统的分子和突触机制并不清楚.方法: 通过监测斑马鱼幼鱼的运动行为和脑电活动,建立了丙泊酚或依托咪酯介
会议
目的:多巴胺能通路促觉醒过程主要是通过腹侧被盖区及其投射系统共同完成.伏隔核是腹侧被盖区的主要投射区域,富含丰富的多巴胺D1和D2受体,伏隔核是否参与全身麻醉苏醒过程却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借助脑区微注射技术和膜片钳技术,观察伏隔核多巴胺受体活性对丙泊酚致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进而分析丙泊酚对伏隔核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具体作用,旨在探讨大鼠伏隔核是否参与丙泊酚麻醉苏醒过程及相关机制.方法
会议
目的:不同全麻药物作用靶点不同,但都能导致意识消失,其具体机制现仍不清楚.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反应抑制相关,此功能主要由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完成.最新研究发现皮层内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产生慢内向电流(slow inward currents,SICs),从而影响神经突触间的信号传递.所以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全麻药物致意识消失过程.本实验利用脑片膜片钳技术,以SICs为指标
会议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exmedetomidine in Chinese pediatric patients using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approach.Methods: 39 children with an age between 1 and 9 years undergoing
背景与目的:星形胶质细胞在兴奋后可释放出多种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这些由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出的神经递质被称为胶质递质.因此,星形胶质细胞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信息传递及调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旨在探究全身麻醉药物对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观察全身麻醉药物对星形胶质细胞钙瞬变及胶质递质释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全麻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培养并纯化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会议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RPM8拮抗剂BCTC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痛行为学及背根神经节TRPM8、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背根神经节TRPM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CCI模型组,CCI+BCTC处理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主干不进行坐骨神经结扎,CCI组、BCTC组大鼠在鞘内置管3天后进行坐骨神经结扎,
目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与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期间脑保护效应中神经元存活有关.本研究观测乳化异氟醚(EI)预处理是否减轻脑缺血性损伤,同时观测该效应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经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8%EI(1、2、4或8 ml/kg/h)或30%脂肪乳30min,输注结束后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100 min后抽出线拴,恢复脑血流灌注.观察MCA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细菌脂多糖(LPS)休克大鼠背海马和齿状回(DG) 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Dex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NS)组(NS 0.5ml/kg+NS 0.5ml/kg)、LPS模型组(NS 0.5ml/kg+LPS 5mg/kg)、Dex高剂量+LPS组(Dex 4.5μ g/kg+ LPS 5mg/kg)、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