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洞窟保护技术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莫高窟洞窟内稳定微环境对壁画及雕塑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主动式的保护方法,即利用机械送风加压防水汽扩散系统,为洞窟营造微正压,防止降雨时高湿空气通过窟门向窟内扩散.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莫高窟洞窟在热压、风压单独作用及共同作用下通风情况,并模拟机械送风系统为窟内营造微正压环境,有效抵制窟外高湿空气向窟内扩散.
其他文献
当今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不断加深,学科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跨文化、跨专业教学交流是现代化建筑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一次创新性建筑教育探索,探讨了在开放设计平台下,以联合工作坊(workshop)为基础,加入注入式,实践式,研讨式三种建筑设计的跨文化跨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新形势下建筑教学创新以及培养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方面提供新的参考.
通过阐释网络时代对建筑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试以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当前的建筑教育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果等诸方面进行内涵建设,方能应对网络社会对建筑教育与教学的新要求.
针对中国现阶段幼儿园光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某幼儿园光环境进行问卷调研和实地测量,了解幼儿对光环境的需求.通过光环境模拟软件和能耗模拟软件针对幼儿园的窗口朝向、窗地比、窗台高度、窗玻璃材料等要素进行模拟分析,找到同时满足采光与能耗的最佳窗口面积、最适宜窗玻璃材料、最佳窗台高度以及最佳窗口朝向的取值范围和参考数据,可为今后相关类型建筑设计及标准、规范的细化提供依据.
以济南市某一旧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节能改造对居民用能行为的影响.该建筑于2012年10月实施了节能改造,故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的8月上旬两次入户调研夏季最热月阶段(7月15日至8月15日)的居民用能行为和住户能耗.对比两次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并确认:由于改造后(特别是顶层和西单元)住户的室内热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延长了在家时间,进而延长了空调和其他电器(如电视、电脑等)使用时间.
本文通过对比多个框架式玻璃幕墙双跨立柱挠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得出框架式幕墙双跨立柱挠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并统计分析了明框玻璃幕墙双跨铝合金立柱、隐框玻璃幕墙双跨铝合金立柱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偏差与幕墙立柱长短跨度比之间的关系.
为了研究莫高窟的单开口自然通风现状及原理,更好地探索窟内微环境的气流运动规律,于2015年9月21日、22日对138窟的温度及气流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第138窟内的气流速度最大值出现在下午6:00~7:00,最低值出现在上午9:00~10:00,气流变化与窟外风速变化成正比,基本符合风压通风原理;窟内温度最大值出现在10:30~11:30之间,最低值出现在7:00~8:00,窟内温度变化基本与
近年来,农村住宅建设量巨大,但热舒适一直得不到提升,建筑能耗较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成为节能设计的重点.重庆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SC系统对农村住宅进行夏季降温,具有很大潜力.论文通过对重庆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适用于农村住宅的太阳能烟囱设计方法.考虑节能改造的特点,结合重庆气候以及农村住宅的特征,将SC技术与装配式技术相结合,对其在重庆农村住宅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建筑一体化设计策
本文通过对“知识城绿色建筑检测基地”升级改造项目的全面介绍,为众多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合理的参考,通过本项目的示范作用,将全面带动本区域绿色建筑的改造、建设、运营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进程,建设领域应该摒弃过去大拆大建的模式,充分考虑历史的延续和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3R原则的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在充分衡量增量成本与静态
冶金工业建筑具有空间大、工艺设备多,温湿度要求不高的特点.在云南大温和地区,大部分无热源冶金工业厂房都不需要采暖空调设备,但而自然状态下的车间热环境却并不舒适.本文从建筑空间的设计出发,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结合厂房大体量的优势,改善生产空间的热环境状况,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满足建筑空间的健康使用要求,使特定冶金厂房的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体化更加科学合理.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低碳发展越来越关注于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本文以徐圩云湖核心区概念规划项目为例,介绍了低碳发展策略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因素,运用绿色科技及资讯科技,从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能源、交通、建筑、城市系统运行五方面进行论述,优化城市设计方案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策略,并针对性地提出量化控制的城市设计指引,为营造绿色、舒适、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规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