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柴油机连杆的强度分析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计算连杆最大受压和最大受拉两个极限状态的载荷,利用PRO/E建立了简化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对PA6B型柴油机连杆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计算分析两种工况下连杆的应力和变形,最大受压工况下最大主应力的峰值出现在连杆杆身中间处附近,最大拉伸工况下最大应力峰值出现在连杆大端内侧附近,连杆最大主应力峰值出现在连杆下螺栓过渡处.最后进行强度校核,证明连杆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其他文献
介绍了机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的原因和特征,采用实验方法对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技术对涡轮增压器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实验研究.
针对某传动装置中的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拟传动过程齿轮应力场瞬态变化特性.考虑了摩擦接触、主、被动力矩和转速变化等因素,应用ABAQUS6.8建立了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揭示了传动过程轮齿接触面、轮齿端西以及齿根处应力场分布规律.齿面接触区域外侧应力较高,内侧较低;齿根区域外侧应力较低,内侧较高.因齿轮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齿轮周向不同轮齿的最大Mises应力并不相同.
机床进给系统中直接位移量和角度位移量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机床进给系统位移精度通常在机床设计中就已经考虑,并在加工制造中予此保证.但经一段时间使用之后,由于机件磨损势必影响其精确度.为此装上磁栅监测反馈系统就是一种诊断手段,可以监测其准确的位移量.如果提高其精确度用数控系统将其闭环反馈加以补偿,即可将原丧失的精度恢复甚至提高.
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冲床及冲床模具的故障检测中,分析冲裁加工过程常见的故障类型,揭示冲裁加工过程噪声产生机理,研制开发冲裁加工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对冲裁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检测到故障时停止加工过程.实验证明在冲裁加工中采用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很有效地控制质量和降低成本.
利用两步法配制不同浓度的碳包铁和铜合金纳米润滑油,在考察悬浮稳定性的基础上,利用黏度计对纳米润滑油黏度进行测量分析,并利用摩擦实验考察纳米润滑油的基础摩擦特性.结果显示:纳米润滑油黏度比基础润滑油黏度有了显著提高,且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材料的纳米颗粒对纳米润滑油黏度影响较大;纳米颗粒加入润滑油后可以显著改善基础润滑油的极压摩擦性能,低浓度状态碳包铁纳米润滑油高温极压摩擦性能优于铜合金纳米润
利用高热导率、传热性能好的传热工质(纳米流体)替代传统冷却介质应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中,通过纳米流体流动特性的基础研究,为其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支持.故此,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对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以期对纳米流体的流动机理进行详细的探讨,从而推动纳米流体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相同入口Re状态下,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比纯水更为活跃,漩涡数量增多,质量传
目前商品化的缸内直喷汽油机主要采用壁面引导方式的燃烧系统,自气缸一侧喷出的油束易在活塞顶表面和另一侧气缸壁形成燃油附着,使HC排放急剧增加.而车用LPG沸点低、饱和蒸汽压高,当液态LPG以5MPa以上高压直接喷入气缸时,将发生剧烈地闪急沸腾现象,有利于加速混合气形成,有助于改善壁面引导燃烧系统的燃料附壁现象.为此本文使用数值解析的方法研究了LPG缸内直喷发动机在部分负荷以及大负荷工况时混合气的形成
本文针对为改善混合气形成质量、满足非道路用压燃式发动机的排放标准而提出的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研究了其在模拟增压系统下的性能.采用涡流燃烧室在常压及0.12,0.15,0.18 MPa增压压力下,在单缸四气门135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增压能够降低柴油机的油耗和排放;在增压压力为0.15MPa下,柴油机具有最低的油耗.增压压力为0.18 MPa下,使用4×0.36×140
通过对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和液压压力的试验测量,研究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采用流通面积随气门升程可变的节流孔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分析了节流孔形状、最小节流面积和节流面积变化率等对气门落座过程的影响.采用单向阀通道降低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波动,保证了气门的平稳开启.提出了气门平均有效速度的概念,并采用这一概念分析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通过能力.通过对多种工况下气门落座速
讨论了LIEF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平面激光诱导复合荧光(PLIEF)法用于喷雾的测试平台,对直喷汽油机(GDI)高压旋流喷油器和多孔喷油器喷射进行了气液分离的可视化研究.用PLIEF对旋流喷油器和多孔喷油器的喷雾进行了气液分离的可视化研究.旋流喷油器的雾束形成了明显的卷吸区域,气液相的浓区相对集中.多孔喷油器雾束雾化和蒸发效果优于旋流喷油器,其雾束气相的发展受背压影响相对小.在低背压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