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性的肯定與激勵--《孟子·公孫丑上》「四端」的屬性及其在修養上的意義

来源 :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语虽简约,却能很精准扼要的道出孟子之学的意蕴.按性善说为孟子思想的核心,而性善的标竿人物则为尧、舜,因尧、舜之所行所为乃在顺此本然的善性,自然而毫不勉强的合乎圣人的境界.孟子即曾屡屡言之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尧、舜,性之也.」「尧、舜,性者也.」可见「道性善」与「称尧、舜」实乃同一事而不可歧分为二.
其他文献
唐宋以后《春秋》学术发展出「排斥三传」的解经态度,认为《左传》「传事不传义」,而将《左传》由经解的地位转化成史籍的身份,使《左传》性质改变.时至明代,《左传》经解地位松动之后造成《左传》研究多样化发展.从文献纪录观察,明代《左传》学术或是出现史籍型态如「纪事本末体」、「世家体」的改编,或是如王世贞明言「为古文辞者尚好《左氏》」,而从「文章」或「文学」角度解读《左传》的着作;或是专门研究「《左传》兵
会议
Confucius(551-479 BC)is considered to be a great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societ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scholars ever in world history.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which constitutes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文明的真实涵义,应是建构在坚实的伦理基础上,役物而不役于物,始能贞定人类的心灵.教育之于社会所呈显的功能,应是传承、创造社会文化,陶冶个体成熟人格与良好社会适应的生活能力,同时亦当是统整国家社会的机能组织.伦理教育的探讨,一方面追求生命的意义以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一方面期能落实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指示道德原则,提升道德生活.本文希望藉由下列几个面向作探讨:中国人是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指出伦理教育的
先秦的许多文本通过身体与政体之间的关联,作托喻性的类比,强调特殊个体与社会群体的交集与形成过程:自我与他人相互牵涉、塑造的过程.如,君王的身体与国家的政体、人物比喻与政治现实等等.通过「气」的概念,表达这种复杂的关系,即,身体是创造的和被创造的,是多元而流动的.因此,不仅身体需要通过个人修为、社会规则,如,个体的德性与权威通过礼仪(ritual practice)、事体(narrative)去体现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issues derived from the classical Confucian tradition in the individual-society-state relationships,and the deriving relationships with social harmon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