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与“评价”的一次比较

来源 :2015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_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与辽宁省建筑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在形式上、指标内容以及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多种不同,也各有其特征.本文以比较两者不同为主要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考核建筑学专业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比较中提出未来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核心本质.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尤须发展紧凑型城区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控制导则都需要可以清晰界定的紧凑型城区的景观类型.本文在紧凑城市、TOD理论和国内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类型研究,分析紧凑型城区内部的混合中心单元、社区中心单元的一种重要景观类型:公园—广场融合类型.并分为3个亚类:枢纽站公园—广场融合类型围合的公园—广场融合类型以及与滨水大街结合的类型.通过案例来界定重点要素与特征.研究发现紧凑型城区的公园—广
由于我国乡村发展的滞后,导致目前在我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尚未有一套成熟而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法.现阶段在我国一些区域开展的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大多套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但这与我国乡村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导致不能合理地指导乡村绿地的各项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一项强调土地最优化利用和功能效益最大化的规划理论,可以对绿地系统规划实践给予有益的指导,在我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值得研
为居民日常游憩所服务的绿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然而绿地布局出现了一些在数量、面积、布局结构上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由于绿地规模存量有限,本文试图探究如何利用绿地功能分级分类分片区来真正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引导规划者更加关注规划的社会和功能维度,关注人的实际游憩行为活动,关注绿地的空间布局.进而论文提出了日常游憩型绿地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供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包括居民使用率较高的居住区公园
文章首先解释了解说教育的定义和解说教育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解说教育规划是进行风景区、遗产地、旅游区等各类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进行资源价值展示教育、建立资源与人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国外许多国家公园和纪念地都编制了专门的解说规划。以新西兰保护部DOC编制的《解说教育规划导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案例分析了新西兰解说教育规划设计的特点,体现在如下3方面:解说教育规划形成完整的体系;表现在规划层
本文研究了大连泊石湾滨海公园的地域性文化在景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对公园周边区域进行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系统分析,通过前期分析充分地挖掘了地域文化艺术性资源,在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提取并应用了"海洋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理念和元素.对文化衍生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造型元素应用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和节点建设中,具体体现在设计主题、总体设计、景观节点和植物设计中,为滨海公园的景观地域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理论在建筑设计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地加大.但在当前的现状之下,其所体现出的趋势似乎又有一些问题.通过对建构理论在教学发展之中问题的总结以及趋势的研判,提出要回到建构理论的基本核心——营建,并且建议各院校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向传统乡土营建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够拨乱反正,建筑学的教学才能够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适宜路径.
本文以湖南大学和台湾东海大学为例,结合目前大陆建筑教育的现状,从学科定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分析两岸建筑教育模式的差异,试图找寻其对大陆建筑教育模式改革的启示.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总结性课题,旨在初步建筑层面上进行准建筑的创作.在总结历年教学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真实体验的概念性建筑设计之教学实施策略.以体验式作为设计的切入与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方法,阐述了体验场地与调研环境、选择信息与提出设计概念、以空间体验与操作推进设计方案、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四个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同时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矛盾和关系予以了思考,为低
分析了当代建筑设计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介绍了东南大学三年级剧场教案的教学目标和教案在环境、功能、空闻、建构层面的要求以及需要处理的问题,介绍了部分教学成果,并对设计教案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本文从中国当下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尊重历史环境,复合地域特色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尺度出发、从生活和场地出发思考城市问题,培养学生的调研、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同时试图以人性场所和新旧其生为价值依据,探索城市旧城更新设计的教学过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