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栉江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Ⅰ.形态比较及同工酶多态表达

来源 :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南海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标本的外壳测量、解剖观察,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称为青口、棘螺、黄口、沙螺),对其形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及有关参数t检验的结果表明:这四种类型的贝壳形态和后闭壳肌的相对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沙螺与青口及黄口间的差异极为显著;棘螺的壳形及闭壳肌的相对大小变化幅度最大.由此提出,应对栉江珧现定种进一步划分.为了找寻上述形态差异的遗传相关证据,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这四种不同类型栉江珧的鳃组织、肾脏和后闭壳肌进行了四种同工酶(酯酶ES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栉江珧的酶谱表现明显多态现象,酶谱特征与根据形态所区分的四种类型具相关性,特别是四种类型的肾组织EST、后闭壳肌EST、SOD,和鳃组织SOD、MDH的酶谱表型差异明显,其特征谱带可作为一种分子标记来鉴别栉江珧种内差异,这表明栉江珧的四种类型的形态差异是有遗传基因及表达上的多样性作内在基础的.
其他文献
水质规划问题实质上是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可用遗传算法处理.但标准遗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早熟收敛、全局优化速度缓慢和解的精度差等缺点.为此,提出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来统一处理各种水质规划问题.实例计算的结果说明,RAGA优于常规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因素,认为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因是中上游黄土、紫色土易于侵蚀,暴雨集中,人类陡坡开垦;进而结合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各种水保措施(植被、农业耕作、梯田与坡面水系工程)的减水减沙效益,指出如果植被、农业耕作、梯田与坡面水系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小流域内土壤侵蚀产沙80﹪~90﹪;最后,通过泥沙概算表明:嘉陵江流域水保措施拦截减少泥沙、各型水库塘堰拦沙及输送
利用外磁场处理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并将羊草进行盐(NaCl)碱(NaCO)混合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磁场处理不仅促进了羊草的生长,相对生长率提高了20﹪左右,而且提高了羊草的抗盐碱性.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羊草的最佳磁场处理参数为300mT,其次是200mT.
试验验证和揭示了混凝土疲劳损伤(变形)演变三阶段规律的普遍性和级间相似性;考虑疲劳损伤积累效应的影响,确立了有损试件第二级等幅疲劳第二阶段的变形演变规律;由此提出了准确预测有损试件第二级等幅疲劳剩余寿命的变形演变决定法;最后将该法及其相应的经验公式推广适用于混凝土多级等幅疲劳加载.
半灌木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有发达的木质化根茎,连接着不同级别的分株.本文报道了在采用品红浸染法的基础上使结合运用光谱分析法,对羊柴克隆相连分株间的水分共享进行的研究结果.
在综合国力的诸要素中,国防实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察我国历史上多次开发西部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定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用LLAc转化法将Yep5导入酿酒酵母ZS12,经SDS-PAGE检测酵母转化子表达了60KDa目的蛋白带.发酵试验表明,LY11转化子的表达蛋白具有苹果酸乳酸酶活性,已成功地发酵液和葡萄汁中的L-苹果酸转化为L-乳酸.
SN-21细胞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乙酰甲基甲醇实验阴性;10℃、40℃生长,45℃不生长;在4﹪NaCl中生长,6.5﹪NaCl中不生长;在PH9.2时生长,PH9.6不生长;从精氨酸产氨;0.1﹪美蓝牛奶阳性;从柠檬酸不产生CO等,经鉴定SN-21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通过在人工林内带状间伐开拓天然更新效应带,分析了赤松在不同试验地内的天然更新效果和更新种群的分布格局.
以酪蛋白、明胶、糊精和精制花生油为原料制作纯化饲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0、20、40、60、80、100mg/kg饲料和B0、40、80、120、160、200mg/kg饲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对照,对中国虾仔虾进行了15天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仔虾的存活率和体长增长率随饲料中维生素B和B的含量增加而提高,饲料中维生素B含量达60mg/kg饲料以上各组间及维生素B含量达160mg/kg饲料以上各组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