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校勘新译》汉译文的评析——兼谈译文之“意美”、“音美”、“形美”

来源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由导论、正文和名词索引三部分组成。正文共二十五章,这二十五章的故事情节均是中、蒙、俄三国《江格尔》的各种文本中挑选校勘的精品。她包括托忒蒙文、拉丁文转写、汉译文等,是目前中国和世界各有关国家<江格尔>研究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该《江格尔》汉译文与其它汉译版本相比,译文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史诗的欣赏性、文本的研究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其他文献
日本的传统医学来自中国,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称为汉方医学。汉方医学的英文翻译与中医英语翻译有不同之处。本文对比了两者的不同,希望藉此来开拓中医英语翻译思路,方便中医的对外交流。
日中两国的翻译交流史源远流长,古代通过遣唐使积极吸收中华文化,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等的事迹均为人所熟悉。即使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封闭锁国时代,日本也在长崎培养汉语口译员进行双边贸易,以便开展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交易活动。到二十世纪初、中叶我国在中国东北部建立伪满政权,许多日本民众移居到“满洲”和中国各地,一些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日本人在二战结束后归国开始从事中日文口译工作,以期在中日两国之间搭建友好的
电影字幕是电影传递信息最直观的一种手段,电影字幕的翻译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电影是一国文化的缩影。在中文电影字幕英译的过程中,事实上有两种文化在发挥着关键作用:一种是中国文化(源语言文化)一这种文化孕育滋养了电影的产生;另一种是英语国家文化(目的语言文化)一这是一种中文电影字幕需要适应的文化。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讨论中文电影字幕英译过程中的双文化现象:双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电影字幕本身携带的中国
中式菜肴的名称一般包括主料、辅料和烹饪法三个方面。中式菜肴的烹饪法五花八门,主要有煎、炒、烹、炸、烧、烤、焖、炖、煨、蒸、酱、拌、熏、腌、白灼/焯、煸、扒、熘等。主要刀法包括:切片、切丝、切柳、切丁/块、磨碎、捣烂等。本文根据中式菜肴的命名特点,结合大量翻译实例,探讨和总结了中式菜肴名称的主要英语翻译方法: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意译法、归化译法等。正确了解中式菜肴的主要烹饪法、刀工、主料和辅料,是正
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外语翻译人才,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历来均有不同看法。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高校面前。作者认为,高校仍然应该坚持培养外语通才,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密切结合各自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体现一定的特色,千万不能够千篇一律。
本文以我国民族语文翻译方面的权威机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和我国民族语文翻译界的代表——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为主线,通过对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概述,既阐明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地位、作用,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概括地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及其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客观翔实地展现在译界的读者面前。
严复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政论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忧国忧民,西学中用,开启民智,译书救国。严译名著为救亡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为当时学问饥荒的中国人提供了精神武器。严复翻译的实践证明,翻译并不是一个结构简单的传声筒,也不是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行为,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译者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突破传统的翻译研究思路,围
就中华文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概念和框架、翻译的标准化途径、中国翻译的荣辱观以及翻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和规范的若干问题。
1945年7月,作者在重庆译员训练班接受英语口译训练,训练由中美双方联合主办,目的在于训练当时由大学征调和社会招考的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青年,以突击速成方法,熟悉军事联络,武器弹药,空中运输,战地救护等有关术语,为中美军队在中,印,缅战场联合作战提供联络和翻译的现役服务工作。教材《翻译官必读40课》由当时的军委外事局美方联络团7人编撰。本文拟以导言,译训班历史背景,受训记实,40课前言和目录,毕范宇其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人化和意象,同时借助《文心雕龙》三个有代表性的英译本中的典型译例,讨论人化意象的解读和翻译。作者认为,鉴于人化意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以及中西文论在人化方面的相通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