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门图像辨识——以榆林25窟前室毗沙门天组合图像的认识为中心

来源 :故宫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毗沙门天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图像,由于此神既是敦煌地区的保护神又是于阗地区保护神,加之一些神话传说,因此,对于此神的供养在敦煌地区十分盛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毗沙门图像,并衍生出不同的组合造像。由于没有直接的文献支持,本文作为习作,试图辨识一下榆林25窟以及类似系列的毗沙门的一种组合图像中着虎皮形象的名称。 Viburnum is an image of Dunhuang Grottoe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murals. Since this god is both a protector of God in Dunhuang and a protector of God in Hupu, plus some myths and legends, the provision of this god in Dunhuang The prevalence,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Bishamen images, and derived fro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tatues. Since there is no direct literature support, this article as an exercise, trying to identify the Yulin Cave 25 and similar series of Pisamm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tiger skin image of the name.
其他文献
与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孩子不可能自觉爱上阅读,只能靠老师指引、培养。怎么个培养法呢?    教师自己应喜欢阅读,用行动感染学生    刚任教不久,我看学生们对阅读没什么兴趣,就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多阅读,阅读才能增长你们的见识。”没想到一个同学接着就问:“老师,你喜欢阅读吗?”  我用行动回答了他的问题。每到自修课时我都会拿
客户端应用程序查询VFP数据表时,一般只能根据几个有限的固定条件查询,缺乏灵活性.结合ASP技术,提出了在WEB环境下对VFP数据表数据的任意查询的方法.
非正式群体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群体力量。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以及群体行为理论的支撑下,本研究以M小学为对象,分析乡村非正式群体的整体现状、形成原因、